This video is being reviewed已故的何藩(Fan Ho)是香港最广为人知的摄影师之一,又被誉为“东方布列松”。拜近年社交媒体追忆昔日香港景物之风潮所赐,他于五、六十年代所拍的一系列街头街尾风景人物的摄影作品,不断在网络流转,特别是那张拍摄于1954年的《阴影》(Approaching Shadow),仿佛跟布烈松(Henri Cartier-Bresson)拍摄于1932年巴黎的名作《圣拉扎尔火车站背后》一样,深入民心、备受推崇。 2017年,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办了一场“何藩: 镜头细诉香港光影”的展览,展出超过三十幅何藩的手洗摄影原作,他是少数能登陆苏富比拍卖行的香港摄影师,其作品目前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包括M+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以及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 何藩原籍广东,1931年出生于上海,1949年18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他曾就读于圣保罗男女中学及新亚书院文学系。他小时候接触摄影,那是由父亲留在家中的布朗尼相机开始,14岁时从父亲手中得到禄来福来双镜摄影机。 著名的《阴影》是他23岁时的作品。他的摄影擅用光影,捕捉香港城市中的众生相,在国际屡获殊荣。在他的作品里,并不只是纯粹抓拍街头的瞬间,他喜欢实验尝试,部份作品经过黑房处理,带超现实主义的影子。 另一个何藩:香港色情电影名导 华人摄影界“一代宗师”是何藩最为人熟悉的身份,另一个何藩,有着“三级片名导”之称,七十至九十年代期间,他以拍摄色情电影而闻名。其生前好友、资深影评人罗卡曾写道:“在香港,何藩一直都有着双重身份;一个是艺术摄影大师,另一个是色情电影名导。” 八、九十年代在香港情色电影盛行时,何藩曾执导电影玉蒲团系列、《三度诱惑》、《四度诱惑》,甚至是叶玉卿的代表作《我为卿狂》,那是九十年代香港三级片文化的高峰,情色电影因1988年所制定的香港电影分级制度(第三级最为严格)而突然掀起一鼓热潮,不少女演员也尝试一脱成名,那是香港女星叶玉卿跟叶子楣斗得最厉害的年代,三级片风潮直至1997年而止。何藩于亦于1996年退休及移居美国,他最后的电影作品为1997年上映的《豪门圣女》,由陈玉莲主演。 大部份后来的观众,并没留意两位何藩其实是同一个人,因为在何藩后来的访问中,他绝少提及拍摄情色电影的过去,这段历史像冰封了一样,直至何藩于2016年逝世,也全靠电影保存与修复的非牟利机构“REEL TO REEL INSTITUTE影像溯源”于2021年在香港举办电影节目“再现・重构——何藩的文艺艳色”,他早期的电影作品、包括年轻时所拍的实验电影才有机会再次曝光。 根据REEL TO REEL INSTITUTE的资料,何藩的电影生涯执导近三十部作品,却因多为独立公司出品,特别是早期创作,底片和放映拷贝不少经已失传,部分现存菲林物料亦已损坏或仅存孤本,因此影片难以流通,坊间对他电影的研究甚少。2021年所办的影展,是港台首个何藩电影专题展,展出作品包括《迷》、《昨夜星辰昨夜风》、《淫兽》、《浮世风情绘》、《时代之风》、《我为卿狂》及《罂粟》,选映作品鲜有于香港放映。 那么,何藩是如何由摄影师的身份成为色情电影的导演? 何藩在大学时代已有电影梦,1961年、30岁那年,他加入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为岳枫导演的电影《燕子盗》担任场记,其后转为演员,在多部电影出现。1966年以饰演《西游记》的唐僧扬名。 他对电影制作什感兴趣,1963年拍了首部8毫米实验短片《大都市——小人物》。当时他积极参与大学生活电影会(简称大影会)的拍摄及放映会等活动。1967年1月成立的大影会前身是友联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活》旗下的文艺赏谈会,活动包括讨论、研究、欣赏、放映、拍摄8毫米到16毫米电影,当中成员包括电影人罗卡、石琪、金炳兴、舒明等,可见何藩的电影养份不少来自这种影迷文化氛围。他更曾与罗卡合作,担任其16毫米作品《阴影》的剪接。 何藩在这个阶段拍下了不少实验影片,其中1966年以16毫米拍摄的短片《离》,更获得英国宾巴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故事讲述丈夫的偷情令夫妻貌合神离,可惜拷贝现已不知所踪。 从创作实验电影到走向大众的情色电影 何藩于1969年离开邵氏,随后与艺术家孙宝玲合作拍摄独立长片《迷》。电影故事蓝本是何藩的16毫米实验短片《习作之一》,电影由孙宝玲斥资拍摄、兼任监制并一起拍摄。1970年,孙宝玲亲携作品往法国康城首映,电影其后曾在德国和美国放映。她本来期望与香港西片影院合作,可惜未能遂愿,拷贝最后不知所踪。直至REEL TO REEL INSTITUTE近年在台湾觅得拷贝并进行修复,作品才再次与观众见面。 《迷》以灵与欲的冲突为骨干,影片描述一名国画画家周旋于两位女子之间,故事结尾的床上戏以几近抽象的方式呈现,画面令人联想起日本摄影师细江英公的《拥抱》。二人的身体以超级特写近距离拍摄,只见身体交叠后呈现的线条,画面甚具塑雕感,也同时令人联想到戏中提及的山水画,那正好与故事中男主角的画家身份相呼应。电影也尝试探讨中西艺术的冲突,何藩透过男主角去展现当时艺术家的处境及挣扎,戏中先有画家朋友传来自杀的死讯,又透过主角失意于画展而与其师傅展开一段关于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对话: 师傅:“画展的成绩怎样?” 万重山(男主角):“不理想,报纸的评论也不好。” 师傅:“你们年轻人一天到晚嚷着要创新,你们以为标奇立异就可以产生好的艺术品了吗?今天国画这样衰落,完全是由于一班画家背叛了传统所造成的。” 万重山:“老师,您误会了。我所反对的只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我认为只有吸收传统的精华,才可以创造出新我、有生命的国画。” 万重山:“再说,您所指的传统,我实在能够接受多少呢?您不是不知道,我生长在香港这个环境,既没有机会接受中国固有的传统,也不能充份的接触到外国真正的文化。” 以上根本是何藩透过主角的嘴巴尝试说出自己对艺术的想法,这种处景在何藩往后的电影经常出现。电影中男主角对两位女子的追逐以及对性爱的描写,更像是幌子,他需要一个大众能接受的通俗故事,去承载他在艺术世界的所思所想及所见所闻。电影中甚至出现著名视觉艺术家夏碧泉的工作室,同时也触及当时“前卫”艺术圈的生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六十年代兴起的行为艺术、艺术家们的派对、 博物馆景象、艺术家的工作状况⋯⋯ 这些属于艺文人士的生活空间,在他七十年代的情色电影仍有出现。 1972年,何藩正式加入主流电影工业,第一部执导作品《血爱》,同样以男女关系为主线,此时他正式踏入情色电影行列。就像电影《迷》,何藩也借男主角自诉哀情,说出在金钱挂帅的社会从事艺术的艰难,作为摄影师的男主角,为了生活也不得不拍女体人像。他在2001年跟黄爱玲的访问中,说到最初拍摄情色电影,是因为想继续做导演,有电影公司会给钱你去玩。那时候作为新进导演,拍摄情色电影也算是一个比较容易进入电影圈的选择。 七十年代可说是香港走向改革的年代,六七暴动后,港英政府推行一系列经济及政治改革,减少政治及官僚对经济的干预,使香港成为亚洲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港府亦增加民间沟通及市民投诉政府的途径,政治上逐渐迈向民主,并且积极提倡文化活动,过去港英政府曾一度将某些电影禁映,在此之后,禁映的大门开始放宽。 男性凝视下的情色电影 七十年代起,在邵氏的带动下,香港开始出现不少色情电影,雅称“风月电影”,在古装片、民初片及时装片都会加入色情元素。1971年,著名导演李翰祥从台湾回流返港,先为邵氏拍了风月喜剧片 《大军阀》,片中女角三点尽露,轰动一时。之后1972年的《风月奇谭》更成为李翰祥的经典风月艳情作品。继后有《北地胭脂》、《风流韵事》、《金瓶双艳》、《捉奸趣事》《洞房艳史》、《子曰食色性也》、《鬼叫春》、《销魂玉》⋯⋯ 作品甚多,不能尽录。 但邵氏那时并没有打正旗号拍色情片,坊间流行叫“咸片”。后来评论界参考台湾的说法,渐渐采用“情色片”(色情电影)这个用词。何藩亦于1975年为邵氏执导《长发姑娘》、1976年拍了《初哥初女初夜情》,随后再执导《淫兽》及《哈啰床上夜归人》。另外,著名导演楚原也曾为邵氏执导电影《爱奴》。整个七十年代,除了邵氏,也有其他电影公司投资拍摄不同的情色电影。毕竟当时的电影行业还是以商业为本,只要是卖座赚到钱的,就会吸引投资者加入,通俗色情暴力带来的官能刺激,长期是电影的主流。 情色电影以性爱场面及女体为卖点,电影充满“男性凝视”(male gaze),当中不少镜头往往以近距离突显女性胴体、或聚焦在能引起观者性欲的部份,电影中的凝视很多时是“主观镜头”,以摄影机代替凝视者的眼睛,肆意在女性的身体上游走,常把女性物化去满足男性对女性的欲望。凝视并不限于男性凝视,只是历史上无论金主及艺术家大都以男性为主,早期的画作、雕塑、甚至后期的摄影及电影,经常充斥着男性凝视的角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女性主义电影评论家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于1975年发表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提出,因此女性主义早期的研究及讨论也会以“男性凝视”出发。然而,随着时代转变,女性创作者及观众增加,社会鼓吹性别平等,在媒体所见、以及今时今日的评论分析,“凝视”已不再限于“男性凝视”。 上文提及香港电影三级制,1988年正式将情色电影定为第三级,而非在此之前只列为“儿童不宜”。然而,电影三级制的初期,竟也为香港电影业带来情色电影另一个高峰,“三级片”成为了一种噱头。1990年代初期三级片盛放,大约有过半香港电影都是三级的色情电影。这时候的经典有叶子楣主演的《玉蒲团之偷情宝鉴》、《聊斋艳谭》等,随着叶子楣于1992年淡出影圈,风潮仍然存在。直至九十年代中期,由于香港电影市场衰落,三级片也跟随萎缩。 说回何藩,其实他当年拍“三级片”时,也曾尝试要求金主同时签两部片约,一部是“三级片”、一部是文艺片,有些电影公司会接受,但有些拍完一部“三级片”,就不再开拍第二部了。可见何藩的创作生涯,也和他作品里的男主角一样,需要不断作出挣扎或妥协。 透过何藩的电影,我们反而可以更全面地去了解他的一生及在创作上的历程。无论怎样的作品,或多或少也会流露出创作者的想法。由摄影到实验电影,文艺片到情色电影,都是何藩艺术生命的一部份。 (歪脑的专栏、评论和分析文章均属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