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配合调查,关税得涨到200%,配合吧,还有可能被剽窃。”10月10日晚,在一场名为“干邑未来”的小型圆桌会议上,法国干邑跨行业协会(BNIC)负责人弗洛伦·莫里永(Florent Morillon)提到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时,语气中充满无奈。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法国干邑业,同中国社会打交道,从业者已颇有自己的心得。 莫里永的发言中所表达的情绪,畏惧之外,还透出一丝不信任。 中国商务部自2024年1月5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白兰地进口业务展开反倾销立案调查,时长至少一年。白兰地通常指以葡萄酒为原料蒸馏而来的烈酒,法国的干邑和雅文邑、意大利的格拉帕酒和西班牙的雪莉酒等皆被列入调查清单。 60多家法国干邑企业须提交调查文件,其中被中国消费者誉为“三大洋”的轩尼诗(LVMH集团)、马爹利(保乐力加集团)和人头马(人头马君度集团)作为样本企业,分别接受中方重点审计:填写的文件长达2万多页,须雇佣国际诉讼律师和法定翻译,每家为此平均花费约百万欧元。作为职业说客,莫里永讲话绵里藏针,“三家品牌也接待了中方调查人员。我们交出了生产成本和制作方法,他们随后可酿造自己的白兰地了。”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4月访问法国时指出,此项调查不针对任何特定的欧盟成员国。但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白兰地95%为法国干邑。在中欧电动汽车关税之争的背景下,法国干邑业普遍认为,中国的反制措施,剑指曾在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事件中,扮演积极角色的法国。 法国干邑依赖海外市场,每年97%-98%的产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中国作为法国干邑第二大市场,每年为其贡献逾四分之一的销量。中欧贸易战的“一粒沙”,正落到法国干邑头上。270个品牌、4400个葡萄种植农和7万个就业岗位前景不明,此刻正屏住呼吸,等待中欧贸易博弈结果。 “愤怒的葡萄”:被牺牲与被损害的 9月17日一大早,8支干邑葡萄农队伍,分别从朗德省(Charente)和滨海夏朗德省(Charente-Maritime)8个不同城市出发,陆续来到法国干邑葡萄种植者总工会(UGVC)总部集合。上述两省接壤,位于法国西南部,几乎覆盖了干邑的六大酒区。他们响应总工会号召,参与“慢车抗议行动”,以此揭露中国对法国干邑加增关税以及欧盟和法国政府的不作为。 人们穿上工会分发的橘色短袖T恤,并在胸前贴上写有“牺牲品”(sacrifié)字样的标签贴纸,9点半出发,步行约10公里,前往邻近的干邑市。千人队伍长达两千米,上百辆不同颜色的农业卡车紧随其后,浩浩荡荡。 “干邑在愤怒,我们要活下去”,“欧盟交易,干邑吃亏”,“增税=死亡”……白底黑字的抗议横幅在橘色大队伍里,格外显眼。包括蒸馏师、经销商、设备供应商和苗圃经营者在内的一众行业从业者业也参与了游行。 这是26年来,法国干邑葡萄农首次游行。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98年的9月,当时农业卡车涌上街头,围堵圆形广场等交通枢纽,一度导致城市交通瘫痪,以此向政府施压,获得财政补贴。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日本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干邑销量锐减。存货增加,储存成本高,导致干邑价格增加,干邑大幅度过剩,葡萄种植农无法靠一己之力走出恶性循环。此后,干邑行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对产销进行精准预测和调控,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 同26年前的游行不同,法国干邑业此次没有补助诉求,只求法国政界关注,并重视中国关税威胁和干邑的未来。他们被置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位,但拒绝成为中欧电动车贸易争端的附带受害者。 法国干邑跨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法国3200万瓶干邑销往中国,共计7.69亿欧元,即在干邑全球销量和销售额上,中国市场分别占比20%和23%。此外,考虑到新加坡作为对中贸易中转站,英国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机构IWSR数据显示,以上两个占比份额可高达23%和38%。 “我们敲响警钟,但没人听到。当前事件走向对我们极为不利,难道就是因为我们是外省人,是农民?”游行当天,工会代表通过当地政府,向刚上任的总理转交了信件,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葡萄农走在抗议前线,容易赢得舆论共情,增加关注,但中国增加关税调查中,感到第一波阵痛的其实是酒商。 据法国生产商工会(SMC)数据显示,法国共计245个生厂商。其中四大厂商——轩尼诗、马爹利、人头马和馥华诗——占领全球80%的市场,剩余厂家大多是中小企业。对于很多小厂商来说,中国是其第一市场,销售额有时能占据50%以上。 法国御鹿干邑(Hine)便是这样一家团队人数低于50人的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波动极为敏感。总经理迪博·德勒约(Thibaut Delrieu)曾向法国生产商工会讲述自己最近的波折:10月份本该运往中国的两大集装箱干邑,临时被中国进口商叫停。“他(对方)需要弄明白中国提出的、采用保证金形式的临时反倾销措施到底怎样,再做决定,但这样一来,我们可能赶不上中国春节销售季,很多经销商和大客户到时未必会把我们加入其货架。” 德勒约同样担心,中国关税威胁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波及整个行业甚至当地大区的经济。 他担心的连锁反应,可能比想象中来得要早。 如今,法国干邑行业表面团结背后,不和谐的杂音也纷纷涌现。11月19日,轩尼诗600名员工发起罢工,抗议公司将散装干邑运往中国装瓶以规避增税政策的调研项目。有行业内第一酒商“搬迁”计划在前,其它品牌追随其后,极有可能效仿。 中国关税威胁,仿佛为法国干邑业按下暂停键,尤其是大牌酒商,犹如惊弓之鸟,考虑各种后路,不惜落下“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恶名。 不被理解的反倾销调查 干邑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某种层面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写照。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欧国家与中国通商后,1858年,马爹利干邑货箱首次运往中国,轩尼诗货运箱紧随其后,于1859年抵达中国。 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月份牌盛行,法国罗彭酿酒公司(Jules Robin)也借助美女广告画,招揽客户。画上的广告语“正马标白兰地气,味纯良深合卫生”,极具时代气息。 再到后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刻入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商业蓬勃经济腾飞的绝佳注脚。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国干邑在中国迎来黄金时代:2003年干邑在中国销量翻倍,2008年更是翻了四翻。 2009年12月,原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将干邑作为首个国外地理标志(GI)予以官方认可。法国干邑跨行业协会网站如此评价:“中国消费者对干邑的热情早已从身份品味的象征,转为对佳酿本身的欣赏,以及对其产区、历史、酿造方式、品鉴方法等的浓厚兴趣。” 干邑所在地夏朗德省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记者向歪脑解释说,“法国干邑业同中国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关系,不止限于经济层面。因此,业内人士对中国发起的关税威胁表示难以理解,甚至痛心。”此外,法国干邑价格不菲,不少属于奢侈品范畴,很难将其同倾销和价格战联系在一起。 中国为何会对这一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这名记者解释说,“干邑是法国的象征,代表法国上乘酿造工艺和生活理念。中国反倾销调查名义上针对欧盟白兰地,但落脚点则是法国。” 2023年10月4日,欧盟以反补贴为由,对中国电动车发起调查,历时13个月;两个月后,2024年1月5日,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时长在12个月到18个月不等。 2024年8月20日,欧盟委员会披露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其中,比亚迪增税额度为17.0%,吉利为19.3%,上汽集团为36.3%,其它配合调查的公司为21.3%,其它所有未配合调查的公司为36.3%;9天后,2024年8月29日,中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倾销幅度为30.6%-39.0%。 2024年10月4日,欧盟成员国代表投票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一周后,2024年10月11日,中国采用保证金形式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各公司保证金比率为30.6%-39.0%。 从时间线上看,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同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调查,几乎同步;此外,两方不仅设立的增税额度相近,且调查都选择抽查三个品牌。 官方语境之外,中法双方似乎已默认,中国发起反制调查,将矛头指向法国,意在惩罚其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补贴调查所起的关键作用。中国不少自媒体解读中欧贸易摩擦的关键词包括“精准反制”、“枪打出头鸟”和“跳得最欢的法国”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永升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评价称在欧盟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时,法国在“挑头”。 中欧电动车谈判正酣,法国干邑行业担心沦为欧盟和法国“弃卒保车”策略的牺牲品。 莫里永作为干邑跨行业协会主席,对法国政府满是埋怨:“此前法国政府还到处宣扬,都是多亏了法国,欧盟才成功开启对中国电动车补贴调查。我们真心希望法国政府当时投票时弃权,或者至少保持起码的谦逊。” “欧盟对华太阳能板反倾销调查”剧本重演? 指责法国政府忽视干邑产业并对业内诉求置若罔闻,似乎有失公允。 今年5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法,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多件礼物,其中包括两瓶顶级干邑:一瓶轩尼诗XO和一瓶人头马的“路易十三”,用以答谢习近平“在对法干邑临时措施保有开放空间,以及其希望相关措施不会被落实的意愿”。法新社引用法国外交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已表示,在调查结果出台之前,暂时不会实施任何临时性保护关税。 2024年正值中法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外交热络背后,中欧涉及核心利益的贸易博弈则正逐渐白热化。 法国干邑本想着暂时“躲过一劫”,但中国政府突然宣布10月11日起临时性保护关税正式落地,令其措手不及。但具体如何执行?已从法国出港的货船能否在中国顺利出关?很多问题悬而未决。11月11日,中国商务部才发布补充文件,确定干邑出口商可提交相应数额的银行保函,而无需提前冻结或缴纳保证金。这一政策解决了法国干邑的燃眉之急,被认为是中国政府释放的积极信号。 但此前整整一个月,法国干邑行业被混沌和焦虑笼罩。 10月30日,法国参议院举办的“中国制裁干邑”圆桌会谈,便在这种惴惴不安的气氛中进行。“据可考资料显示,1850年第一批干邑抵达中国,那时没有蒸汽车,更别说电动汽车了。但如今政府却为了这些今天有明日无的工业品牺牲干邑行业。”来自干邑行业的与会代表,面对议员,软硬兼施,不乏挑衅话语,以期获得政界支持。 听证长达一个半小时,不难发现,干邑行业和法国政界看待中欧贸易摩擦的角度多有不同。有澳大利亚葡萄酒因高关税制裁在中国市场几近消失的先例在先,法国干邑业担心重蹈覆辙;但法国议员更多则重提2012年欧盟对华太阳能板反倾销调查的前车之鉴。 当时中国已经拿欧洲葡萄酒开刀,顺势开启反补贴、反倾销“双反”调查进行回应。中欧双方曾经通过谈判达成“价格数量双线承诺”协议——设置最低限价和最高限量——解决了光伏贸易争端。但十几年过后回看,该协议收效甚微,欧盟太阳能板产业几乎以大溃败收场: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97%的太阳能板依赖进口,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欧盟对华太阳能板反倾销调查”的剧本,是否正在中欧电动车贸易争端上重演? 目前在巴黎政治学院国际事务学院任教的经济学者于贝尔·泰斯塔尔(Hubert Testard)认为两个贸易争端虽有相似之处,但不可相提并论。他曾多年在法国驻日本、中国等国大使馆担任经济参赞,对亚洲经贸颇有研究。他向歪脑解释:“十年前,欧盟尚未意识到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如此强劲和迅速。”此次在中国电动车问题上,欧盟则更加警醒,不会向当年那般如此“轻敌”。 此外,泰斯塔尔认为如今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也同当年大不相同。今年9月底,美国政府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提高了四倍,达到100%。他调侃说,“欧洲和美国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威胁,好比步枪和原子弹,不在同一个等级。”如今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中美贸易战只会愈演愈烈。中国若在失去欧洲电动车市场,恐将陷入“四面楚歌”。针对中国电动车贸易争端,中欧博弈尚未有定论,但这次中国所掌握的谈判筹码,显然比十年前要少很多。 这同《金融时报》所引用欧盟官员的判断类似,即中方并不想针锋相对挑起一场会损害其出口商利益,并导致大规模失业的的贸易战,因此反制措施也是经过精心权衡的。 “法国干邑如同一粒沙尘,被卷入国际贸易的机器里,成为这场国际贸易游戏的附带受害者。”在10月30日举办的圆桌会谈上,法国参议员文森·陆奥得(Vincent Louauld)听了干邑代表倾诉后,如此感慨道。 不过,法国干邑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不止增税威胁。 2024年第一季度,马爹利母公司保乐力加在中国销售额下降26%,高于2023年10%的降幅。保乐力加旗下包括多种烈酒品牌,相比单一干邑企业,对中国宏观经济更加敏感。集团将糟糕的财报表现归结于当地市场需求疲软,而非中国针对法国干邑发起的反倾销调查。 目前,保乐力加正制定应对措施,以缓解中国增税政策带来的冲击。但“相比于这些新税,中国经济放缓对我们影响更大。”10月初,保乐力加集团接受《回声报》采访时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