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五月的日本“黄金周”,日本媒体纷纷报导来日观光的外国人爆增,不仅东京、京都等游客必访的城市,而且其他很多地方包括郊区镰仓等,也到处都是外国人,其拥挤程度可跟北京八达岭长城相比。访日观光的外国游客,最近几年,日本媒体常以发自旅游业的英语专词“inbound”称之。从越洋而来的“inbound旅客”,轻松快乐地消费着——那往往是本地日本人大多不能付出的昂贵价格:住五星级饭店啦、坐直升机从上空观光啦、大口吃海鲜丼啦。在疫情之前似乎只有来自中国的爆买客,现在可不同了:除了中韩港台人士以外,有美洲人、欧洲人、还有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等全世界来的游客。 说来也不奇怪,根据英国邮政局发表的旅行费用指标,在全世界40个旅游点当中,东京仅次于越南会安、南非开普敦、肯尼亚蒙巴萨,为全球低成本旅游点的第4名,竟比去印度、马来西亚、牙买加等地还要便宜的。 记得2010年左右,东京还曾是世界上最贵的地方之一。当年有些外国游客到了曾经昂贵的日本,会在便利店随便买吃的喝的,或者光顾吉野家牛肉饭、立食荞麦等日式快餐店解决伙食。不像现在,被电视台记者访问的外国游客异口同声地说:到了日本,吃什么东西都便宜到不敢相信的地步。为了强调彼此的差距,日本记者也访问,到了观光区怕贵而不敢进餐馆,只好在便利店买饭团填肚子的日本人。结果,大家都摇摇头表示:不能理解外国人为什么个个都有那么多钱?如今普通日本人的感受是:日圆贬值了,去国外旅行高不可攀了,国内旅馆、餐厅的价钱随即都调整到inbound旅客们能接受的高水准,反而让本地日本人觉得吃不消。 活在“时间胶囊”里的日本人 在仅仅十多年时间里,日本国内和国外,脱节程度之大,可说非常惊人。主要原因是在日本长期通货紧缩政策之下,物价没有涨,工资也没有涨,好比日本人集体活在时间胶囊里似的。比如说,今天的日本大学生打工收到的工资,一般是地方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的一个小时1000多日圆(约6.4美元)。一个因素是,今天的社会,只付法律最低工资的工作实在太多了。相比之下,40年前,我读大学时当家庭教师,一个小时的工资曾经是3000~4000日圆。同一时代,我也开始给商业杂志供稿,一张原稿纸共400字的费用是4000日圆;直到40年后的今天,日本出版界的稿费水平仍然也没有提高。可这一切都是在名叫日本的时间胶囊里发生的特殊事情。在外面世界,人家的生活水准从过去到现在往未来,都是不停地在提高。 这些年的日本,不仅少子高龄化严重,导致人口一年比一年减少,而且工业竞争力也逐年滑落。也就是说,实体国力一步一步地在弱化。尽管如此,今天对日本人打击最大、最直接问题是日圆贬值,这归根结蒂只能说是政策的失败。近来美国等国家的利率升高,日圆却保持着负利率、零利率,结果兑美元等各国货币一律要贬值了。仅从2023年底的几个月就贬了1成多,跟2011年的高峰期1美元换77日圆的时候比,竟沦落为腰斩了。 在战后日本长大的我一代人清楚地记得,从战争结束时候名副其实的一片废墟,经过全国上下共同的努力,1964年举行第一次的东京奥运会,算是向世界宣告日本已经复兴。之后1966年的GDP超越了法国,67年超越英国,68年超越德国,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于是被美国经济学家傅高义一度捧为《日本第一(Japan as No.1)》(1979年),但其实当年多数日本人简直受宠若惊,并不明白日本到底做对了什么?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地位,持续到40年后中国崛起的2010年。后来日本跟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2024年又再被德国打下,看来被印度超越也近在咫尺了。 不同代际造就了日本人不同的世界观 今天回想起来,多数日本人感到自己富裕,国家进入了盛世,是1985年在美国纽约达成所谓“广场协议”,使得日圆对美元的汇率突然间膨胀了一倍的时候。之前很少有日本人能去海外自由旅行。然而,忽然间,同一张日圆钞票能够兑换成多一倍美金了。如此一来,连初出社会刚拿到了第一份奖金的男女青年,甚至打工存零钱的大学生,都不仅能够出国游览,而且说不定还能买下之前只有翻着杂志憧憬之份的世界名牌商品。我当年身在海外,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出国花钱的日本同胞们:当年很多人都要买不止一个,而是几个LV等容易识别的包包。 货币汇率之变化,对不同世代日本人的海外经验,影响实在可不小。1960年以前出生的日本人,1980年前上大学,当时的日圆汇率仍不高,结果去过海外旅行、留学的人都很少。然而,比他们小几岁而已的学妹学弟,经济上,出国旅行或者留学都容易很多了。结果,虽然彼此的年龄相差不很大,但是世界观的差别是巨大的,因而造成明显的代沟。 1980年代后半的日本,处于“泡沫经济”的时代环境。房价一下子翻了几翻,叫人觉得自己的身家都翻了几番似的。当时有新闻报导说,若卖了整个日本,就可以买下面积比日本大26倍的美国!美国太便宜了!连老百姓饭后茶余的话题也离不开要买哪家公司的股票、哪一区的物业等。我观察到:经济膨胀导致信心膨胀,使人变得过于乐观了。他们的价值观念跟之前只懂得勤劳的日本人很不同。然而,一时火热的股市和房市,因1989年日本政策的转向,一下子暴跌,使得经济泡沫破裂了。有人破产或者背上了重债,但也有人赚得不少。结果,到处都有亲人之间打官司的情况,为的是讨回自己本该可以赚到的钱。 “泡沫爆破后”逐渐失落的日本 那在世界史上恰好是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的时候。首先有东欧各国,后来有老大哥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权也崩溃,从此经济全球化将势不可挡了。但是,那到底意味着什么?日本很少有人认真去想,大家宁愿相信经济不景气是一时的问题,早晚会再好起来。后来,日本报纸头版的标题以旁观者的口吻说“失落的十年”,后来又说“失落的二十年”,是要批评日本政府没有做出应和新环境的对策。其实,源自英美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日本都被采纳推行,如今更严重地影响着多数国民的生活。 直到20世纪末,日本多数公司采用终身雇用制,也就是资本主义下的铁饭碗。然而,2000年代初的小泉纯一郎政权开放了从美国学来的“人才派遣制”。如今22%的男性和54%的女性都从事着收入低,并且有年限的“非正式”业务。不仅在制造业工厂里,而且在公司办公室、政府机关或大学,“非正式”职位都很普遍,明显夺取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做“非正式”工作,只能保住今天的生活而得不到对未来的保障,果然很多年轻人都不敢结婚也不敢生孩子了。 诸如此类,日本经济面对的问题该说多得数不清,近来造成着多一层困难的日圆贬值问题,最大的原因是从2012年到20年,长达8年的第二次安倍晋三内阁治下推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之失败。安倍上台之前,日本的财政赤字就非常大,想办法解决对谁来说都不容易。可是在2013年开始的“金融异次元缓和”政策之下,政府不仅发行国债来补贴不足,而且叫日本央行去认购。这样子,本该互相独立的政府和央行之间的关系被扭曲了。央行被迫购买了太多日本国债的结果,不能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利率了,因为若提高了利率,自己就得多付利息给国债拥有者,搞不好付不起利息而倒闭。 安倍晋三是现代日本政治史上首屈一指的危险人物。他有意无意地把日本这个国家推倒悬崖峭壁边去了。他出身于政治世家,却对政治没有兴趣,一向相信表面比实际重要。如此一个人掌握了国家最大的权力,所发挥的破坏力量之大恐怕他自己都没有真正理解。2023年公映的纪录片《妖怪的孙子》(内山雄人导演)让人清楚地看到安倍晋三其人的真面貌。他因病主动下台后被枪杀,虽然仇恨他的犯人被抓等着审判,但是该案件始终叫人觉得不可能没有更大的背景,大概直接牵涉到国际政治的架构。总之,看着目前日圆贬值的程度和速度,以及现首相岸田文雄对此满不关心的样子,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日本短暂的盛世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