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13日,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于台北逝世。当人们确认,他的继任者并不姓蒋、且是出生于日本殖民时期的本省人李登辉时,大家开始这么说:蒋家的王朝终结了。 这三十四年来,随着蒋经国儿子蒋孝武的逝世、蒋家人一一转投商业领域,这句话似乎就像福山的那句关于历史终结的名言一般,在很长一段之内,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尤其是当蒋家第四代长孙蒋友柏一度以“高颜值设计师”的形象活跃在台湾娱乐新闻版面,似乎更坐实了这句断语:强人已死,铜像不再,蒋家人在政坛呼风唤雨的日子已成过去。毕竟,在蒋经国过世的前三年,1985年,他自己也曾经这样说过:蒋家人未来不会再从政。 然而,历史发展总是可以超出所有人的想像。到了2022年,蒋经国生前未曾公开承认过的孙子,蒋万安,即将代表国民党问鼎台北市长大位;蒋经国与他父亲的功过,也依然是台湾核心政治地景上动见观瞻的阵地。 自2021年末,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林孝庭出版重磅研究《蒋经国的台湾时代》引起学界甚至一般普罗大众的瞩目、“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提出改建中正纪念堂刍议引发政坛风雨、民进党政府将自焚而亡的“民主烈士”郑南榕房间原样搬入中正纪念堂蒋介石铜像脚下,最后加上蒋万安挟高人气参选,再度引发众人对他“身世”的议论与评价,一波波的舆论浪潮,都在告诉世界:蒋家的幽灵,从未真正离开过台湾。 2021年,林孝庭以史丹佛大学胡佛档案馆于2020年公开的蒋经国私人日记为主要素材,出版《蒋经国的台湾时代》,引起华人社会与相关学术圈震撼。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头,这似乎为蒋家“重返”台湾政坛揭开了序幕。一时之间,在台湾的知识圈内,蒋经国早年留俄、从事特工、在江西赣南的治理,乃至民国中央政府迁台后的事迹,开始成为热议话题。 不过,这本学术味浓厚的大部头书籍,引起一般民众与政坛的关注终究有限,真正让“蒋经国”三个字重返热搜的起源,还是2022年1月22日,蒋经国生前居住的“七海寓所”历经七年的整备与规划,落成为“经国七海园区”。 在开幕典礼上,曾经担任蒋经国秘书的前总统马英九、身为后人的蒋万安以及诸国民党大老出席不消说,令众人意外的是,一向被视为“李登辉传人”、“两国论起草者”的现任总统蔡英文,也郑重出席,并在致词时引用蒋经国的发言表示,“我们中华民国到今天之所以可以生存,有前途、有希望、有信心,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政府在世界上是坚决反共,不与任何共党妥协的精神堡垒。” 在当天的发言中,蔡英文更进一步指出,蒋经国“坚定保台”的立场,“是当前台湾人民最大的共识,更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蔡英文一语既出,引起不少民进党人、传统上被认为“亲绿”民间团体的愤慨与不满。在过往,民进党对蒋家的评价一向负面,说是蒋介石“威权领袖”都已经算是客气,直斥为“杀人魔王”的不在少数,即便是在任内推动解除戒严的蒋经国,也因其任内发生关心民主运动的海外留学生陈文成返台离奇死亡命案、党外政治工作者林义雄灭门血案与郑南榕自焚案等历史,独派也对其并无好评,认为蒋经国仍然是其父威权政策的延续者。 如今,蔡英文不但挪用蒋经国“抗共保台”的立场为己用,甚至倡议台湾社会应该对蒋经国有“深度了解”、“公正评价”,否则“蒋经国只是部分人的蒋经国,有些人记得的他所带来的经济与安全感,另一部分人则记得他代表的威权体制”,此言引起曾任蔡英文发言文稿起草人、前总统府副秘书长姚人多公开为文直斥“总统你错了”,认为蔡英文纪念蒋经国之举实数“价值错乱”,引发一部分的绿营幕僚、学者回响。 然而,这些回响在历史的长廊中,仿佛石沉大海,仅有少许水花,终究没有影响蔡英文以七海园区开幕的机会,渐渐将“中华民国”化为“中华民国台湾”,最后渐渐走向“台湾”的宏图。 在蔡英文以政府领导人身分肯定蒋经国历史定位的同时,一场改写蒋介石历史叙事的运动,正在慢慢发生。蔡英文出席“经国七海园区”开幕式三个月后,4月28日,台湾的“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以下简称促转会)宣布将举办一连四天的设计展,以“破除威权轴线、蒋介石铜像”为主题,展出“中正纪念堂转型”设计案。 这并不是民进党政府第一次对这处纪念园区进行“再规划”,早在前总统陈水扁执政时,民进党内便不断有拆除中正纪念堂改建,或者起码拆除蒋介石铜像或围墙的呼声,然而在种种的限制与考量之下,陈水扁终究只在执政末期时,将中正纪念堂牌楼上的“大中至正”四字去除,改名为纪念诸多学运、社运在此聚集的“自由广场”,并一度将中正纪念堂的官方名称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但在卸任后又被国民党执政者改回,仅留“自由广场设计”至今。 如今,到了蔡英文执政末期,这场“拆除中正纪念堂”的工作,做得更细腻,也更老练了一些。从2018年开始,以处理威权时期不义历史的促转会,即提出了“中正纪念堂转型五原则建议”,并在充分谘询各方意见后,提出“反省威权历史公园”方案,订定以“改造威权空间”和“重构纪念叙事”作为转型的两大方向,并引入民间设计公司,以相对温和、年轻的语汇进行中正纪念堂的“改造”与“重构”工作。 回顾2007年以直接改名的方式进行“改造重构”,引起蓝营与中间选民巨大反感的作法,如今的民进党,可谓不吃一堑、不长一智。除了广征民间的设计案来重思中正纪念堂的未来,也在中正纪念堂三楼规划“蒋中正总统与台湾”特展,请来台湾史的权威学者薛化元策划,不但直接采取与常设展不同的史观,对蒋介石多有保留与批判,也展出数份由蒋介石亲自批示的政治犯判决书,突显当时蒋介石恣意逾越法律、滥杀异见者的历史。 然而,这场特展的史观虽然与馆内常设展殊异,但终究是在三楼,无论是动线上、视觉上都没有与常设展发生太大的冲突,展出的史料也以静态展品、文字和影片为主,相对不会刺激到原有的国民党支持者。直到郑南榕自焚的4月7日(如今被定为台湾的“言论自由日”),一套名为“台湾言论自由之路”的特展,将郑南榕自焚的办公室原件搬入中正纪念堂,于一楼常设展厅隆重开幕了。 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中正纪念堂内的常设展,多半都只展出蒋介石的个人生平与功绩,且多以正面表述为主。即便在后来加上了其于戒严时期的不当施政、判决等记录,但其面积与比例都无法与正面部分相比。 而今,就在蒋介石生前的凯迪拉克座车旁,郑南榕自焚的办公室被原样、原件搬出,就在蒋介石的铜像背后的展览厅重构,与蒋介石、宋美龄的微笑挥手身影遥遥相望。 这引起了部分深蓝国民党人的愤怒。虽然,囿于国民党低迷的支持度,这些愤怒并没有找到适合的载体与出口,看似“不成气候”,但民进党的政治幕僚们仍不敢大意。他们知道,处理中正纪念堂争议的同时,务必不能再重蹈陈水扁执政后期的覆辙:激烈地改变原有史观、抹除重写地景文字的结果,引发民众激烈反弹,混合著对政府其他施政的不满,汇流成“倒扁”运动,大伤民进党元气。 再说,这一次,民进党有更不能过分惹怒蒋家仰慕者的理由:蒋经国的孙子蒋万安,正挟着高人气与稳健的问政表现,步步前进台北市长大位。 在2015年返台参选之前,蒋万安曾经在美国担任执业律师,主攻新创与并购、上市领域。自2016年当选立委以来,蒋万安在台湾政治圈的举动,一向以稳健谨慎著称。他在台北的选区中山、北松山区以46%的高得票率当选后,在选区的基层服务堪称扎实,对支持者的喜好、作息了如指掌,且在每一次活动后的寒暄、拍照、握手动作都“做到尽”,对选民的需求仔细回应处理,赢得坚实的基层支持。 于2018年“韩国瑜旋风”掀起时,曾有国民党内的势力劝进蒋万安,要他趁机攻下台北市长大位。但蒋万安团队内部评估过后,仍决定稳守不参选,被部分国民党鹰派支持者批评为“怯战”,认为他过度稳健,反而对选举不利。 但蒋万安于2020年竞选连任时,尽管当年蔡英文的支持度在“亡国感”催化下飙高,民进党更派出高颜值参选人、知名台湾政治学者吴乃德的儿子吴怡农出战,但蒋万安仍拿下51%的高得票率,远远高于吴怡农的45%,展现扎实的基层实力。 而在2022年台北市长的各家民调中,蒋万安均领先其他对手,唯有因防疫工作而获得高人气的指挥官陈时中可与蒋万安一战。尽管常有政治分析指出“蒋万安的领先优势正在下滑”,但综合比对各家民调,蒋万安仍是最受台北市民支持的候选人,尽管领先的幅度时大时小,但却一直都是领先者,没有之一。 再者,近月来台湾受Omicron病毒入侵,确诊人数开始快速增加,多少影响民众对陈时中的支持度,也平添陈时中“辞职参选”的阻力。若陈时中无法辞职参选,绿营可与蒋万安一搏的再无其人,蒋万安入主北市府,机率看来是越来越高。 若此,他将成为第一个以民主方式出任台湾地方首长的蒋家人。而按照台湾政坛过往“得北市者或可得天下”的规律,台北市长一向被视为总统的前哨战。民间已经开始有不少闲话议论,台湾是否还会出现“第三位蒋总统”、而且还是由台湾人自己亲手选出来的? 面对蒋家所遗留下的历史包袱,蒋万安与支持者早就自有其解套方法。蒋万安自2016年参选开始,便主打“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与“我跟大家一样是普通人”两大路线,到了2020年连任时,更以过去四年的问政成绩来说明“我已经不需要靠蒋家的光环来参政”;他的支持者则说得更直白,在基层为他辩护时,直言“他是庶出的(蒋万安父亲蒋孝严为蒋经国私生子),而且当时他根本还没出生,不需要帮蒋家承担那么多责任”,大有护卫自家孩儿的架势。 而蒋万安在同志婚姻议题上,经过多方斡旋后,决意投下与国民党多数委员相反的“支持”票,替他守住了他在年轻族群中的“新创律师”形象,勉强与党内其他委员的老朽形象画出区隔,也让许多青壮年支持者认为,他是一个“不一样的国民党人”,跟蒋家过往的独裁作为毫无关连。 然而,厌恶蒋万安者也认为,蒋万安分明继承了国民党基层支持者对蒋家的喜爱与好感、却在关键时刻切割蒋家,一下称自己是普通人、一下又在立法院公开发言表示愿意面对蒋介石的历史功过,将蒋家血统当成“自助餐”,只取对自己有利的部份,是十分狡猾奸诈的行为。甚至有年轻的政治学者以菲律宾最近的总统大选结果悲观预言,“台湾跟菲律宾或许都要选出独裁者的后代做总统了”,言下之意,认为蒋万安仍不会是一个民主、开放的领导人选。 无论如何,在民进党历经了两次执政、数十年的运动努力后,眼看时机终于成熟,可以逐步温和“去蒋”的当口,却冒出蒋万安这位程咬金,让许多人意想不到。也让民进党在台北的“去蒋”运动平添变数,必须更加小心,以免去蒋不成,反而让民众同情蒋家,平白给蒋万安送了箭,得不偿失。 如果说,蒋经国日记的出土与研究史料的出版、蒋介石纪念铜像的移置与重构,都是可想像的历史必然,蒋万安成功从政,可谓是谁也难以逆料的偶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蒋万安持续在政坛活跃、蔡英文政权走向尾声,蒋家幽灵会持续在上空游荡,以幽灵为杠杆的人间政治战火,也还会持续延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