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选举於5月8日举行。这是“完善选举制度”後的第一届香港特首选举,前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作为唯一候选人,胜出选战已毫无悬念。 相比历届特首选举,本届特首选举“千呼万唤始出来”,一度更传出“因疫情延後一年“的消息。香港自农历新年後爆发第五波新冠疫情,政府引用《紧急法》把原定2022年3月27日举行的特首选举押後至5月8日,参选提名期由4月3日至4月16日。不过,直到4月3日,仍未有“重量级”人士宣布参选。与以往主要参选人在提名期前一个月便高调参选以展开选举工程的情况相比,本届选战的最终名单“犹抱琵琶半遮面”。民间流传将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与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两人展开竞逐,而当时现任特首林郑月娥亦未明确表态会否争取连任。 4月4日,李家超参选的消息开始流传。4月6日下午5时半,李召开记者会,表示已向特首辞去职务,即时休假;如获中央批准,将参选下届行政长官选举。4月6日,提名期开始的第三天,香港01披露中联办与部分特首选委会委员会面,有选委被告知李家超将是选举唯一参选人。4月13日,李家超正式报名参选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成功取得786张提名票,超过选委半数。 早在今年一月,香港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就已预言,本届选举只有一个候选人。他解释指选举制度经“完善”後,只有建制派人士可望成为候选人;若多於一人竞逐,便会造成建制阵营相争的局面,不符北京所宣扬的团结。亦有选委表示,香港疫情仍严峻,选举时间不多,一人参选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现年64岁的李家超祖籍广东番禺,於九龙华仁书院中学毕业後,虽考获香港大学学位,但因“家庭因素”而弃读,并於1977年加入皇家香港警察,官位一路走高。2017年李家超加入林郑月娥班子,晋升为保安局局长,是主权移交後首位警察出身的保安局局长。2021年,李接替张建宗出任政务司司长,成为第一位由纪律部队出身的司长。 李家超为官行事作风强硬。加入林郑班子後,李家超强调23条立法是特区政府宪制责任,及後推动在西九龙高铁站实施“一地两检”。2018年,李家超首次引用《社团条例》禁止香港民族党运作,被批评为打压香港结社自由。同年,李家超带团赴新疆考察,表示新疆的反恐经验值得香港参考。2019年,港府建议修订《逃犯条例》。作为主要负责官员之一,李家超形容回归22年来漏洞仍未堵塞,是“鸵鸟了22年”。国安法颁布後,李家超以保安局局长身份推动国安法,同时兼任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和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本土恐怖主义正在香港滋生。 据香港民意研究所的定期民意调查,2019年反送中运动爆发後,李家超的民望净值长期处於负值;2019年10月,他的民望净值为负63.4%。 2020年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11名“损害香港自治的中港两地官员”,冻结其在美国资产等,李家超亦在名单上。 “鸟笼民主”和“小圈子选举” 除了董建华争取连任的那次特首选举外,香港过去四次特首选举均有竞争,人数由首任特首董建华最多时的四位候选人,到後来的两至三人竞逐,予港人“有得拣”的错觉,营造出“有竞争”的幻象。 香港民主派即便明知会输,也派人出战。2007年,公民党前主席梁家杰在泛民主派的合作和努力下,取得111张选委提名票入场券,正式成为特首选举候选人,挑战已当了半届特首的曾荫权。面对打出“有得拣,你至系老板”(有得选,你才是老板)口号参选的梁家杰,曾荫权尽管已获北京“钦点”,仍不敢怠慢。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曾荫权开展造势活动,向路人拉票丶派发传单,也同意应邀参加政纲答问大会,令全港市民得以在电视机前首次目睹候选人的公开辩论。2012年,民主党前主席何俊仁取得188张提选委提名票参选,“陪太子读书”。但之後,民主派“入闸”已成绝响。 建制派候选人的“恶斗”也是一大看点。2012年的“猪狼之争”再次见证了“香港记者跑得快”。随着被称为“猪”的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与被称为“狼”的前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之间的选战进入白热化,两人互相攻讦愈趋猛烈,不断有“猛料”见诸报章。唐英年被揭发其位於九龙塘的大宅涉嫌僭建,引来记者驻守在他的大宅前几个礼拜,最终需要由妻子出面承担责任;并一度传出唐有“情妇”和“私生女”等小道消息,好不热闹。唐英年随後在电视辩论上爆出梁振英曾鼓吹使用防暴队对付示威者的言论;而坊间亦一直流传梁振英为“地下党”。随着选战的推进,两位建制派候选人的民望一路下跌,呼吁选举委员会委员投“白票”丶持“流选论”观点的民众也越来越多。 至2017年的特首选举,获“阿爷”支持的林郑月娥以777票当选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而获民望支持的“薯片叔叔”曾俊华则落败,令多数人扼腕,甚至有市民失望落泪的画面出现。当时曾俊华在电视辩论中公开批评林郑月娥如若当选将会是“三低”特首,即“低民望丶低能量丶低认受性”。“香港人未来五年将会很难受”,如今看来,彷佛预言,不幸地全数应验。 无论“马仔”跑得有多激烈,建制派如何明争暗斗,有无民主派参选人出面挑战,香港特首选举的民主竞争形式仍然少得可怜。香港人无权决定自己的行政长官人选。所谓的“小圈子选举”指得就是组成选举委员会丶负责提名候选人和进行票选的800名委员是由22万具资格的香港人选举产生,而这群选民只占全体香港选民的7%左右。只要特首人选的决定权仍被北京牢牢掌握,香港特首选举至多是“鸟笼民主”,《基本法》所承诺的普选目标仍遥遥无期。 然而港人争取“双普选”(指《基本法》中提到的立法会和特首选举办法最终由普选产生)的热情和决心从未随时间而淡化。自2003年起,每年“七一”皆有争取普选的游行,直至2022年绝迹。2007年首届特首候选人电视辩论大赛的收视率高达32%,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节目,估计有超过207万港人收看。2012年特首选举,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拟设立3.23民间全民投票,对标“小圈子选举”,但因反响热烈,在正式开放投票当天早上,投票系统遭骇客以每秒100万次点击进行攻击,引致全日瘫痪。 “完善选举制度”和“澳门模式” 香港民间追求民主和争取双普选的努力,在北京看来都是不听话的“搞搞震”。如果说中央从往届的香港特首选举中学到什麽,或许就是,哪怕是受限的“民主”也是不受控的。要从“主权回归”顺利达至“治权回归”,北京需要更为牢固的掌控力,才不至於让脱序的情况再次发生。 2021年3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於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强调“爱国者治港”,选委会成员从1200人增至1500人,香港特首选举候选人须取得不少於188个选委会委员提名,包括在选委会五个界别中各15个提名,方有资格参选。本届特首选举中,可以参与投票的只有特首选举委员会的1448名选举委员,且“清一色”几乎全为亲北京阵营人士,使“小圈子选举”变得更加“小圈子”,香港特首相当於由北京直接钦点。 即便是这样,北京仍无意创造竞争气氛,青睐所谓的“澳门模式”,即“一人选举”模式。澳门特首选举除1999年首届外,之後的四次选举皆为一个候选人,无其他竞争者。每届候选人的得票率都超过9成。首任澳门特首何厚铧2004年争取连任时,得票率高达98.67%;现任澳门特首贺一诚2019年当选时,得票率也高达98%。 北京舍弃“跑马仔”的政治秀,选择“一人参选丶一人当选”的澳门模式;以往的特首候选人只需中央的祝福——为顾全“一国两制”,这种祝福方式在早期相当含蓄和迂回,最着名是“江握手”,指的是江泽民走去握董建华的手——如今却是“直接”指定。这背後政治逻辑的转变可能在於当权者不再将香港视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而是国家安全的“软肋“。 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央相信香港应效仿新加坡的发展方式,即在强势的政治管治下维持经济稳定。然而,新加坡相较香港是独立的国家,具有行政自主权,难以相提并论。而套用澳门的“一人模式”亦有风险。澳门发展倚靠博彩娱乐业,香港则是国际金融城市。2021年,澳门GDP为2394亿澳元,而香港GDP则超过2兆港元;两地光是经济体量就已不在一个层次。只能说“国安法”治下的香港已不需用西方式的民主选举模式“装饰”“一国两制”的假象。 “一人选举”沦为“走过场”的仪式? 这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本届特首选战成为了“走过场”的仪式。 李家超参选的消息和造势活动的新闻在民间掀不起什麽反响,只是亲北京阵营的“一头热”。因仍被美国制裁,李家超选举团队的Youtube帐号被暂停。而他在Facebook的个人帐号只有两万五千多个跟随者,还超不过为李家超选战文案点评文字水准(总是被评为“丁”级)丶名为“每日关注李家超中文水平”的Facebook帐号,也侧面反应了李家超参选团队的行事仓促和“求求其其”。 由於本届选举只有一位候选人,公众已无可能再目睹候选人之间唇枪舌剑的画面,因此政纲发布会上的记者答问环节很大可能是李家超当选前唯一一场可类比选举辩论的活动,外界对此仍保有一定的期待。4月29日,李家超团队召开记者会,宣布政纲包括强化政府治理能力丶加快土地房屋供应丶提升竞争力和建立关爱社会,声言要带给香港市民一个“会做事丶做成事”的政府。可惜的是,答问环节中未有记者同往届一般询问李家超如何看待“一国两制”,或是如何平衡自己对中央和香港人的责任;亦或答案已不言而喻。李的前任老板丶现任特首林郑月娥在2017年曾被问到:“当社会上主流意见跟你有很大分歧时,你会怎麽办?”林郑当时回答:“我百分之一百相信香港人⋯⋯如果香港人的主流意见令我无法担任行政长官,我会辞职。”如今,在李家超的记者会上,记者们已无法拿到一句类似的丶“座标性”的soundbite了。 在政纲内容方面,李家超的政纲相比以往的候选人更为笼统,例如要在经济层面吸引全球优质企业到香港交易所上市丶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就像他打出的“以结果为目标”的口号一样,只提供大方向,却无具体措施;即便提出具体措施,内容亦与过往候选人或现届政府提出的建议相近。例如在土地供应问题上,李家超提出使用《收回土地条例》丶推动“明日大屿”计划等,这都是现任林郑政府已提出的项目。 与以往候选人不同的是,李家超的政纲明确写出将落实《基本法》第23条的立法工作,亦提出要提高香港学生对中国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但在政制改革方面,却只字不提。最为直观的要数政纲字数的减少。2017年,林郑月娥的政纲中文版本约两万字,而李家超如今的竞选政纲只有九千馀字。 很明显,这场一人选举既无竞争,唯一候选人就无需争取香港市民的支持,亦不需要再对政纲做详细解话,只需向中央喊话。“完善选举制度”後的香港正一路向着波坦金村庄 (Potemkin village)式的政治门面工程进发。香港恐沦为“警察城邦”(Police State)的忧虑正在逐步成真。除了23条立法外,李家超政纲中的一项具体措施包括在全港18区成立“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义工网络,被怀疑是要加强地区管制,进一步打压香港的公民社会。 若还有人记得那份被当权者斥为过期文件的《基本法》,其中写明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选举方案必须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指出,真正的民主选举中决策者应由定期丶公开丶公平的普选产生;每个公民有权在定期的选举中选举和被选举,且这种选举应是普遍和平等的,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选举人的意志得以自由表达。不论是“小圈子”选举,还是如今的“一人选举”,距离《基本法》和港人期望的“双普选”已渐行渐远,只留下“假选举”和“假民主”的幻象。 从富商治港丶AO(政务官)治港丶精英治港,到如今的警察治港,这次的治港“实验”会持续多久呢?从往届特首均落入无法连任的结局来看,本届的唯一候选人是否能带领他的施政班子,胜任中央交给他的任务和期望,仍是未知数。目前已知的是,就在李家超表示香港新闻自由“犹如身份证”一直存在,且所有人都有时,无国界记者组织(RSF)公布2022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180个国家和地区中,香港排名由去年80位直插至第148名,创下了史上最低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