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台湾的立法院依例休会,少了立法委员在国会的争吵,台湾的政坛依然热闹,其中受到关注焦点即是台湾民众党深陷一连串的贪污丑闻。 风波起源于民众党需依法申报的政治献金帐目不清,发票与支出单据问题重重,疑似有现金流入党主席柯文哲的私人口袋,而且是透过若干亲信、子女挂名的人头公司转帐。其次,台湾选举有补助款的制度设计,只要是跨过了一定的得票门槛,候选人都可以获得内政部所提供的资金。这项规定是为了健全政党政治的发展,过往以来,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候选人大部分都是将这笔补助款给了政党,但是民众党却传出,这笔钱是用来买一间立法院旁的办公室,而且产权是登记在柯文哲名下。这等于是挪用补助款,移转成为私人财产。 最后,柯文哲在2014-2022年间担任了八年的台北市长,但是离开公职之后,却留下了许多疑点重重的弊案,其中最严重就是他经手处理的京华城都市更新案,容积率从560%提高至840%,让开发业者威京集团平白获得至少上亿元的利益。在9月5日,台北地方法院裁定柯文哲羁押禁见,更为了台湾政坛丢下一记震撼弹,其后续影响仍在持续延烧之中。 台湾民主化之后的贪腐案 自从台湾民主化之后,柯文哲并不是第一位身陷贪污丑闻的政治人物。在2000年总统大选前夕,前台湾省主席宋楚瑜声势如日中天,他脱离国民党决定独立参选。然而,有传言他侵占了上亿元的党务经费,甚至在美国纽约置产,这起中兴票券事件使得宋楚瑜与总统大位失之交臂,也让民进党陈水扁利用国民党的内讧而当选。怎料在陈水扁卸任之后,他与家人的密帐案也爆发出来,结果导致这位前总统被羁押与判刑,一直到2015年才以保外就医的名义脱离牢狱之灾。 宋楚瑜出身于国民党外省权贵家庭,他的政治生涯被蒋经国、李登辉一路提拔,但是他成功适应了本土化与选举的挑战,在其省长(1994-1998)任内迅速累积声望。从事后来看,如果当初国民党在2000年总统选举提名了宋楚瑜,台湾首度的政党轮替恐怕不知要等到何时。相反地,陈水扁是台南三级贫户出身,父亲早逝,从小以苦读与学业成绩力拼上游。他从担任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开始踏入政坛,参与从台北市议员、立法委员、台北市长等选举,最后成为了台湾首任非国民党籍的总统。 从素人到政客的柯文哲 相较之下,柯文哲的从政之路非常短暂,始于2014年的台北市长选举。在此之前,柯文哲是台大医院的外科医生,同时也兼任台大医学院的教授(因此被称为柯P),与以民进党为首的绿营政界过从甚密。由于当时马英九政府强行推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引发民众对于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忧虑。占领立法院长达24天的太阳花运动,成功阻止该项贸易自由化的协定,严重打击了国民党的政治支持。在2014年底的地方选举中,在野的民进党无法推出具有代表性的候选人,因此决定支持柯文哲。柯文哲以“素人战权贵”的号召,豪取超过八十万多张选票入主台北市。 在当选台北市长之后,柯文哲开始营造其超越蓝绿的个人形象,尤其是利用台北上海城市论坛,讲出连国民党政治人物都不敢讲的“两岸一家亲”的言论。也在掌权之后,柯文哲开始流露一系列厌女、歧视外籍配偶、无视法治、缺乏人文素养等言论,其厌恶者(亦即是所谓的“柯黑”)开始集结浮现,使得他成为台湾政坛上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支持者称他为“阿北”(即台语的伯父),因为他常率性直言,口无禁忌,就像家里爱讲话又很啰嗦的长辈一样。 在2018年台北市选举中,民进党决定不再礼让,自行推出候选人,结果柯文哲以极少的选票差距击败了国民党取得连任。在从政之前,柯文哲的名言之一即是他生平“最讨厌蟑螂、蚊子、国民党”。在与民进党闹翻之后,他转身一变,在许多议题上与国民党有所合作。 柯文哲在连任成功之后,自立门户,借用1928年反日运动先贤之名义,创立了台湾民众党,在2020年的立法委员选举中取得五席,成为第三大政党。在2024年的大选中,柯文哲首度角逐总统大位。尽管选举过程传出柯文哲有意屈身于国民党,接受“蓝白合”的组合,最后他仍是民众党提名人参选到底,获得26%的选票。其中,柯文哲深获年轻选民的青睐,有媒体报导,在30岁以下的选票有近一半是投给他。民众党在选举期间称其支持者为“民主小草”,因此年轻的柯文哲粉丝也被称为“小草”。涉世未深的选民尤其喜欢他直言不讳、口无遮拦的风格,明显有别于力求稳重与谨慎的主流政治人物。 到底柯文哲代表各种的政治倾向与路线?民众党的口号是“科学、理性、务实”,在高度政治对立的台湾,这样中性的诉求的确获得打动了不少民众,尤其是那些厌恶既有政党分歧的中间选民。柯文哲的支持者通常认为,国民党太过于保守倾中,而民进党则是以意识型态治国,过于彰显其台湾独立与进步理念。柯文哲所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看似一个中立的立场,没有附和国民党的九二共识,也不同于民进党的独立张,这使得他看似更像一个安全与温和的选择。然而,在攸关重大公共政策的选项,例如核能发电、同性婚姻等,民众党的答案却是模棱两可,一下赞成、一下反对,经常是看发言当时的情境决定,导致了所谓“包牌”(意指无论支持正反哪方都有话说)之批评。 柯文哲的暧昧性是其政治资产,也是其负债。正由于他游走于两大政治阵营两端,所以他能够网罗一些来自于蓝绿政党的政治人物,这样反而更突显了他超越既有政治格局的高度。但是也由于柯文哲习惯于游走于政治边界,民众党迅速吸纳了一些有问题的人物,甚至连黑道帮派都不拒绝,也引发了所谓“民众堂”之批评。在此,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台湾到底是否能容得下一个非蓝非绿的政治空间? 台湾的两党体制与第三势力空间 在长达38年的戒严令统治下,台湾经历了长期的国民党一党独大,尽管地方层级的选举定期举行,但是中央层级的选举(立法委员与国民代表)只有局部席次开放,而且反对者也不能组织新的政党。崛起于1970年代末期的“党外”是民主运动者的首度集结,他们在1986年组成民进党,公然挑战戒严时期的党禁,逐渐形成台湾国民党/民进党的两党竞争体制。不过,直到在2005年宪法修改、2008年新的立法委员选举制度上路之前,台湾立法院的选举游戏规则向来是有利于小党。从1992年国会全面改选以来,大部分的选区是复数席次,这意味候选人只要取得足够票数,而不是相对多数,就可以当选。 基于这样的游戏规则,两大党一直受到退党人士的挑战,他们纷纷组织新的政党,宣称其原属政党已经背离了其原初信念。建国党(1996年成立)、台湾团结联盟(2001年成立)以急独的立场,批评向中间靠拢的民进党;同样地,新党(1993年成立)、亲民党(2001年成立)也是源出于国民党的内斗。这些小党吸纳也不少持蓝绿“基本教义派”信念的支持,造成国民两大党的困扰,决定以选举制度变革,彻底瓦解小党的立足空间。 从2008年开始,国会席次减半,在113总席次中,73席是单一席次的选区,34席全国不分区席次是由超过5%的政党票按比例分配,只有3席平地原住民与3席山地原住民仍是维持多席次选举。这样改革的结果使得亲民党与台湾团结联盟迅速泡沫化,其主要成员纷纷投奔既有的两大党。 然而,两大党的共谋真的能压制小党与不同声音?结果并不是如此,在2014年的太阳花运动以后,一股青年参政的风潮席卷全台湾,所造就的结果即是时代力量在2016年跃成为国会第三大党,取得5席立法委员。时代力量当初的成员多半是太阳花运动前后的抗争风潮有关,这个政党也承载了公开透明、反对政治黑箱的诉求浪潮,成为新兴的政治势力。只不过,小党往往缺乏制度规则,其发展受限于少数菁英的决断,一系列的内讧与出走削弱了该党的吸引力。黄国昌利用太阳花运动累积个人声望,在他成为时力代量立委之后,成为党内斗争的风暴核心。黄国昌后来抛弃时代力量,投奔柯文哲阵营。在2020年选举,时代力量勉强保住3席,但到了2024年,就完全丧失了立法院的代表席次。 台湾第三势力的可能性 从时代力量到民众党之兴起,可见台湾其实有一群实力可观的中间选民,他们觉得国民党太守旧保守,但是又觉得民进党不令人放心,而期望一股非蓝非绿的第三势力。乘着太阳花运动的风潮,时力代量掌握了这个历史机运,他们代表的是一种公民运动取向的第三势力;相对于此,立场模糊不清,以柯文哲个人魅力为诉求的民众党则可以算是民粹主义取向的第三势力。随着柯文哲个人深入诚信危机与可能的牢狱之灾,台湾第三势力的未来将会是如何? 目前,仍有八席立委的民众党不会立即瓦解,尤其他们仍享有每年一亿五千元的政党补助款,能够支撑党组织的运作。民众党在国会仍是占据了关键少数的地位,足以左右政局发展,也会是蓝绿两阵营积极拉拢的对象。此外,台湾的司法诉讼经常旷日经年,柯文哲所涉及案件众多也不可能在短期间调查清楚。因应柯文哲被羁押,民众党指控民进党政府“政治迫害”,提出所谓的“绿检媒办案”说(也就是检方向偏绿媒体爆料),而国民党也跟着这种说法。但是奇特的是,当初向法院举发柯文哲所涉及的弊案都是国民党籍的市议员,这也引发了国民党的内部风波。 尽管如此,民众党仍是受到不少的冲击。根据一份九月中旬公布的民意调查,民众党在一个月内支持度下降1.8%,成为12%。民进党支持度为35.5%,增加了1.3%,国民党则是维持不变,仍旧是23.2%,特别值得注意是的时代力量回升到5.1%。这项调查显示两点:首先,民众党与柯文哲的核心支持者仍未涣散,仍是有不少小草们相信他们的阿北是受到政治迫害。其次,民众党流失的支持者并没有倒向同属于在野阵营的国民党,而是使受第三势力的时代力量受惠。换言之,尽管受限于不利的选举制度,台湾仍存在一群非蓝非绿的政治市场,这群中间选民是否能汇集成为具有席次的政治势力,将会持续牵动台湾的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