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卧虎藏龙》台前幕后聚首奥斯卡颁奖典礼现场。这部国语对白的古装华语电影在北美获得了空前成功,入围十项奥斯卡奖,最后获得四项: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最佳艺术指导。周润发和杨紫琼未能获得演员奖提名,但被邀请为颁奖嘉宾;主唱电影主题曲的李玟成为首位入围并登上奥斯卡舞台的华人歌手,最后败于鲍勃迪伦创作并演唱的主题曲Things Have Changed. 在那个年代,中文世界的观众不太知道,也不太在乎那是鲍勃迪伦的comeback式的演出,重新强调了他“国宝”的地位。大家更在乎的是《卧虎藏龙》能不能有好成绩,李玟会不会在奥斯卡创造历史。人们默认美国娱乐工业是一个更发达也更重要的工业,在这里演出代表对华人创作者非常高的肯定。 大量演艺人士纷纷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选择前往美国发展事业。 杨紫琼参演的《007之明日帝国》在1997-1998全球上映,周润发前往好莱坞发展的第一部片同样于1998年公映,成龙的《尖峰时刻》轰动全美,打入北美年度票房前十。而李玟在1998年先获得官方指定邀请演唱了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中文主题曲《颜色》,又获得迪士尼肯定,演唱《花木兰》动画电影中文主题曲,年底,她更直接与Sony唱片美国公司子厂牌550 music签下两张全球发行的英文唱片合约,正式前往美国发展,获得华语歌手少见的机遇。 在这背后,那是一段难以言说的蜜月期。1997年江泽民访美(六四之后首次元首访问),1998年4月电影Titanic被正式译为《泰坦尼克号》一刀不剪引进中国大陆,6月时任那个总统克林顿正式且高调回访中国。 而香港出生的李玟,1998年以《Di Da Di.暗示》和《Sunny day.好心情》两张专辑成为台湾唱片年度销量最高的女歌手,其后接下了中国娃娃哈公司的非常柠檬饮品代言,同时兼具着美国唱片合约歌手的身份。她的影响力与能够同时拥有这些不同地区的角色关系甚巨。娃哈哈公司当时推出的非常可乐系列,显然是参考了可乐在美国流行和消费文化之中的地位,而美式流行文化曾几何时在中国,还被存放在风光的泡泡里,为上亿的中国民众憧憬。李玟在中国的成名及事业高峰,与这种憧憬无法分割。 她并非出道即大红大紫的歌手。在香港参加新秀歌唱大赛获得亚军出道,却没有立即获得华星唱片为她推出广东大碟,而是将她送往台湾,在合资的现代派唱片做国语专辑。相比华星在香港的份额(虽然九十年代初已经开始下滑),现代派在台湾更加小众。前三张专辑也仅仅以当时大陆的新人女歌手规格包装,没有强调她的移民身份。直到转入新力唱片第四张国语专辑开始,经纪人和公司主理人姚谦和香港资深的音乐人鲍比达确定她可以在音乐型态上展示出自己洋派的一面,大量使用了R&B和节奏舞曲元素,辅以西洋味道配器的芭乐,真正开始让李玟踏上巨星之路。 诚然,对整个华语地区产生重大的台港流行音乐,一直没有错过美式流行的关键节点,无论是六十年代的民谣和摇滚风潮,七八十年代的迪斯科和放客音乐热门,台港都涌现出大量作品。不过九十年代以玛丽亚凯莉为代表的,主打嗓音技巧又强调歌曲旋律的节奏流行歌,确实是经由李玟的走红而传递到中港台听众耳朵里,有趣的是,最西化的香港反而对李玟最为冷淡,而中台则趋之若鹜。 伴随《铁达尼号》/《泰坦尼克号》先后在两岸三地公映,华语地区对美国流行文化的追捧达到顶峰,李玟在唱片工业的地位也高企,与她并驾齐驱甚至销量更高的张惠妹,恰恰也是唱腔充满骚灵节奏味道的技巧型歌手。她们几乎呈现了九十年代美国主流流行音乐的在地化过程。不巧的是,张惠妹因为在陈水扁就职典礼上献唱而被中国大陆封杀,两位原本在华语流行音乐并驾齐驱的当红歌手,事业走向也变得从此不同。两岸与美国的角力之中,李玟显然是幸运的,她在这个蜜月期结束之前登上了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空前的机遇也伴随着躲不开的时代局限,华人在美国流行工业的天花板很快就横在眼前,当时还没有iTunes,美国的音乐市场有非常严格的地区限定,近年流量偶像粉丝动辄出征的情况在当年不可能发生,歌手的曝光和宣传资源取决于他们的作品到底能够多扎根于美国人的本土生活,李玟虽然已经算是美国人,可是她的工作生活还是以亚洲为主,这让她在美国唱片工业又变成了一个旅居的外来歌手。当地传媒对她的兴趣往往也只是“一个亚洲人竟然可以有如此黑人化的唱腔”,这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猎奇的角度,恐怕也是她没法融入的重要原因,在她的首张国际发行的英文专辑,无论是资源投放还是作品的表现,都很明显地表达出她的客人身份。 美国在东亚人眼中的形象愈来愈被拉扯,美国的流行文化地位也渐渐退去了光环。仅仅是《卧虎藏龙》获得好评的几年之后,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和李玟都将事业重心重新又搬回亚洲,准确地说,是搬往中国大陆。虽然时不时他们还是会和美国的工业体系合作,但频次和规模都不再是重点。李玟和550合约内的第二张英文专辑并没有开案(2005年的英文专辑Exposed只在亚洲发行),但东西方元素融合的音乐呈现依然是她不变的想法,2008年她再次和姚谦合作,唱片取名《Coco的东西》(east to west)。 只是事业重心的改变,也确实令她面对不同的情境。过去从不涉及政治议题的她,在许多中国政府官方节日也要在微博发布祝贺词,这是许多事业放在中国大陆的艺人都必须完成的潜规则,哪怕这种祝贺看来并不符合艺人的形象或成长经历。有人怀疑她是否为此设定了一些立场。 但这也并不见得矛盾。李玟曾在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节目清唱过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她的妈妈成长在湖北,曾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李玟的成长经验除了有Michael Jackson丶Madonna,也有中国红色电影和歌曲,这些文化元素足以造就复杂的混合体,或者从某一个方面也代表着她的文化认同以及对不同市场的看法。而她对自己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显然让她免去了许多责难,在2012年中美关系每况愈下后,她完全洋派的作风没有遭遇质疑,几乎也没有被强迫表态,中国社会的公众一直认同她是一个爱国的留洋艺人,也一直认同她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代表人物。 这个矛盾也可以从她签约的最后一家唱片公司看得出来。2022年4月,李玟正式签约华纳音乐,一直持续在制作新的录音室专辑。但她签约的对象既不是香港的华纳唱片,也不是台湾的华纳唱片,而是华纳在中国大陆的子公司。华纳非常敏锐地,在这个子公司的各种露出场合,将其称为“华纳音乐(北京)”(子公司同时签约的,还有近年主力发展中国大陆市场的香港歌手杨千嬅)。假如一切顺利,李玟会如何在华纳音乐(北京)进行自己东西交融的音乐尝试,确实让人无法想像。两年前,迪士尼尝试在这个语境内进行东西融合的《花木兰》真人电影口碑惨败。而在上世纪末,中港台观众对动画版Mulan的情感显然远远超过了宽容,简直是喜爱的。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呢? 2023年3月,坚持在英美电影工业发展的杨紫琼凭藉《妈的多重宇宙》中的“秀莲”一角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翻看三地舆论,诚然杨紫琼的国籍为马来西亚,但如今中国观众的态度相比起《卧虎藏龙》登上奥斯卡,民众热情早已不可相提并论。 《妈的多重宇宙》至今未能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终于2023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限定放映两场,一说因为电影内的LGBT情节(用中国互联网的最新语言来说,叫做“作风西化”)而无法大规模上映,但无人有准确消息。如果杨紫琼是以当年另一个名为秀莲的角色获奖,谁能想像呢? 2023年7月5日,李玟离世。 (歪脑的专栏、评论和分析文章均属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