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大”的开幕上,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说,为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而对港政策上,习近平则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对台关系上,重申不会放弃“武统台湾”。 “二十大“全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2022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决定,会于今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二十大召开之前,中国人已经在“动态清零”政策下挣扎了三年;经济下行,失业大军苦苦寻找生路;严格的边境管控劝退了外商、外资;国际关系相对紧张;而“代际连任”是否会被打破也是被外界讨论的问题……在这特殊的背景下,国人对“二十大”早早开始关注,关注度在新世纪以来的任何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中,也算较高。 对于外界来说,党代会里一些事情早有定案,但“二十大”仍然引起国际媒体的不少报道。而生活在国内外的中文世界年轻群体,又如何看待这一场政治大会呢?歪脑采访了几位国内外的华裔青年,听他们讲述了在“二十大”之前的生活与思考。 Taya Zhao,女,31岁,坐标北京 我以前觉得我在离开校园前是典型的“傻白甜”,现在看来,我应该是一直都是“傻白甜”。 在进入社会之前,我真的是完全没关注过这些政治上的事。印象深刻的是,在大学最后一年,开了个“十八大”,领导人的名字从胡锦涛换成了习近平,那时有个著名的梗:“习主席,李总理,正念反念都一样”,才对它有了些印象。至于到底选举怎么选的,选了些什么我是真的不知道。大学时,父亲打来电话嘱咐说,村里正在选举,回头有人打电话问你什么你都说“同意”就好,千万别多问。这就是我对政治和选举的一切印象。 而在后来某一刻,网络上热烈讨论习近平修改宪法,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时,我也只是草草看了几眼,毕竟《宪法》这本书在书店都只卖八元一斤的。我其实对谁当领导、当多久,是完全无感的,因为无论谁当“大官”,农村老家无非就是过年换张年画的事,如果他连任,那连年画钱都省了。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脱离“傻白甜”的,但一定是新冠疫情开始后的某一刻了。那时起我才发觉“连任”这个事听起来有点可怕,那时全社会已经在讨论“二十大”了。我通过阅读和一些网络节目去了解为什么普通的人们,甚至我的“傻白甜”朋友们开始对一次“政治会议”抱有期待,因为这几年来,我们生活的诸多困境都是因为“他”的“亲自部署,亲自指挥”,而“二十大”也是一次关于“他”的会议,大家都隐约在期待点什么,却又说不清具体期待的是什么。 我在“疫情”期间失去了工作,或者说在“防疫”期间失去工作更准确。由于没有了工作,我为了节省房租,只能在亲戚家暂时寄人篱下,寻找机会。亲戚家是体制内,亲戚前几天还在往家里拿单位发的的新书,叫《中国共产党与祖国统一》,可是他太太已经因为“二十大”的缘故,被要求在单位吃住一周了,小孩子也停了课,每天在家想妈妈;最近还听说亲戚单位出现了密切接触者,包括他本人在内,没准连我和小孩子都会被送去方舱隔离,现在惶惶不可终日。想起来真好笑,现在我自己家都不统一了,哪还顾得上“祖国统一”。 二十大前的新书《中国共产党与祖国统一》。(网络图片) 过去的半年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我现在无业、大龄、未婚,却还被媒体催着生孩子。无论要开什么会都请快开吧,就像网友说的,“我们都同意你继续当了,请别再折腾了”。 梁鸣(化名),男,37岁,国企员工,坐标华北地区 先说个有趣的事,几个月以前开始就有各种同学,七大姑八大姨来问我关于“二十大”的事。我跟他们说我只是个国企小员工,我上哪知道去?他们依然坚信我能有些“小道消息”,毕竟是体制内。可是貌似在真的“体制内”,我们国企甚至不能算是体制,何况我还只是下面的无名小卒。 不过关于二十大,我确实是比别人关注得更早,虽然没有小道消息,却也多了解一些网上就能查到的东西。主要原因是单位要求我们每天在“学习强国”上学习获得积分,貌似会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每天我都花费大量时间在“学习强国”上,即使自己没在听也要播放着,所以不关注也要关注。其实单位有纪律,不允许我们随意评论习近平、二十大、或者防疫政策,而我自己也确实没有太多可以说的,因为我知道的也并不比别人多。 “学习强国”app会一直跟进“二十大”的相关内容。(受访者供图) 近期我所在的城市开始出现了病例,许多区域都开始封城了,不过对我的影响并不大,单位给出了通行证,我出去的时候还会帮同楼的邻居带一些他们需要的物资,尤其是不会使用手机叫外卖的老年人。其实我一直没意识到别人说“体制内”或者“国企”的优势,但是疫情下我的生活一直没受到太大影响,外加这张“通行证”,让我有了一些感受。 企业发放的“通行证”可以让我在“封城期间”自由出门。(受访者供图) 我这里山高皇帝远,二十大其实并没有直接造成什么影响;况且结果大家早就知道了吧,走个形式而已。不过我个人也希望二十大以后高层能调整一些政策吧,我也很久没带家人旅游过了,孩子长得飞快都没留下多少纪念的照片,光上网课,有点遗憾。 目前有点担心的是,大会开完了,我们也会开各种小会学习会议精神,可能还要写感想,这些事太耽误时间了。 杨晓峰(化名),男,40岁,坐标浙江 我其实到现在也不清楚“二十大”是什么,中国每年要开的会太多了,哪个名字都很困惑,我根本记不住。但是我知道这次会议习近平要连任国家主席,不过既然没人跟他竞争,他横竖都能连任,干嘛要把气氛搞得这么紧张。 在浙江,人们从来都不太关心政治,大家都各做各的生意,各赚各的钱。以前人们说,不关心政治有一天政治会来关心你,这话我以前是不相信的,不过最近几年开始感觉到了它有道理。 我个人有一份全职工作,不过在相关领域还跟朋友一起创业,在运营着一个小小的公司。目前来看,我的生活还过得去,既没有被裁员,公司薪水也还正常,唯一感觉不一样的是,跟我们合作的一些商家最近都开始半死不活,之前的很多想法和规划,现在就搁置了。至于我自己的小公司,因为投入很小,随他去了,暂时还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这也靠合作伙伴们的共同努力。 我身边很多的朋友或者曾经的生意伙伴,确实有些人在这几年沉沦了下去。我有一个大哥,2019年我们还在一起聊过天,他主要做外贸生意,名下有几家工厂,一直在为美国人代工,生意很好,身价也日渐高涨。他在疫情之前接到了一个大单,但是需要升级工厂设备的标准,他毅然决定注入巨资完成了升级,并拿到了这笔大单的预付款。后来疫情来了,他也依然在四处斡旋,虽然失去了很多老客户,但还是决心要撑住,毕竟有很多跟了自己很多年的老员工,要指望他吃饭。 过去的一年多,我不知道他都经历了什么,今年春天我们通过电话,他说已经把老婆孩子送回老家了,现在自己就剩下一辆面包车了;在最近,他彻底失联了,再也没接通过电话。我衷心希望他没事,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希望开这个会,能改变些政策,让外商重新进入中国,毕竟老百姓要吃饭的。但是听说开这个会就是决定谁当领导,不管政策。你问我期不期待它,我现在知道政治关我的事,可是我能怎么样?先活着呗。 Vivian,女,26岁,坐标纽约 实话说,我在2021年时就开始关注二十大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反而今年二十大步步临近时,我却对它“淬火“了。它曾经是一场会发生在未来的会议,现在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我看到就会焦虑症发作的符号。 我已经在纽约生活了很多年,包括我的本科和研究生时光。2019年我父母来美国参加了我的研究生毕业典礼,这是我最后一次与他们见面。2019年毕业后,我找到一份工作开始稳定下来,好巧不巧,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在美国蔓延。美国从一开始的恐慌,到大城市的静默,Delta毒株阶段的相持战,和Omicron阶段后的逐渐放开,每一步我都经历了。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些措施的必要性,并深感人类在病疫面前的脆弱。 即便如此,我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这么久,这让我得了思乡病。可是每次查看最新的中国入境隔离规定,我的乡愁都会被“劝退”,再看下机票价格就会直接放弃念头。可是无论世界的风云怎么变换,中国的“五个一”政策就戳在那里,雷打不动,家里人也一直在劝我不要回家。 2021年,我从媒体上看到一些报道,说在“二十大”之前,中国不太可能开放边境。不过这对我仍然是一个安慰,虽然遥远,却给出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时间点。为此我还特意去查了“二十大”是什么,和它的流程,决定什么。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对中国任何一次会议感兴趣过,偶尔在微博看到“两会”上大嘴巴代表又说了什么逆天的建议,也从未认真去了解“两会”是什么。但是“二十大”对我来说不一样,它是我期盼的那个时间点。 随着“二十大”时间的迫近,我又开始增加对它的关注,除了外国媒体,我也会在微博看看普通中国人说了什么。然而微博上能看到的关于“二十大”的猜测越来越少,一片向好,但凡有人提出一句质疑,要么迅速消失,要么会遭到“战狼”和“小粉红”的围攻。前几天,我看到有人转载的《人民日报》文章截图,号称“‘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我瞬间血就凉了,有一瞬间我觉得可能永远也见不到家人了。 我的赌徒心态告诉我不要放弃,毕竟历史有很多偶然。并且,还能坏到哪里去呢? Antonio(化名),男,台湾人,31岁,坐标台北 我大概是从2015开始关注中国的政治会议。 那时候从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需要所以会开始注意这些会议。这也让我经常关注中国的会议,我特别关注的是“四中全会”处理党建、“六中全会”发布党的文件这些会议,因为这是对于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指标性全会,要去确定共党产未来会往甚么方向前进,是更为紧缩专制、或是有民主化松动的可能性呢? 这次“二十大”是党代会,我当然会关注,我自己主要关注的点是习近平会否连任、会不会设立接班人、李克强会不会造反、对台政策又是否会有些微改变等面向。 至于台湾社会对“二十大”的关注度,我觉得除了新闻偶尔有报导之外,台湾基本上完全没有关注的热度,也没有讨论的热度。如果要比较的话,大家好像更关心11月26日的台湾地方选举,甚至是某些政治人物,例如蔡壁如(注:台湾民众党前立法委员)的硕士论文是否抄袭。 一般台湾人喜欢明星、冲突、投票,对于中共这种非常讲求格式、官样和集体性的会议,大家都认为不过是“大拜拜”,没有甚么关注的必要性,因为真正重要的事都在会议之外都被决定好了。台湾人会选择性忽视自己看不懂的事情,多数台湾人不了解共产党历史,而中共全会所展现出来那种强而有力的会议方式,与台湾纷乱的民主治理不同,台湾人会直接把中共“异质化/他者化”,觉得就是另外一个国家的事,跟我们没有关系,反而对于美国、日本的选举还比较有共鸣。 作为台湾人,我觉得在美、中冲突加剧的情况下,在美中之间的战略模糊现在是愈来愈不可行。以前的党代会,可能我们还会注意中国会对台湾让利什么,例如惠台政策、准入国民化待遇等等。现在在两强的夹挤下,台湾人就被迫要清晰选边站。在国际现势下,美国的力量和财富还是大于中国,而且台湾的保护是仰赖美国帮助,所以至少85%的台湾人会愈来愈战略清楚与美国站到一块。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际上“二十大”宣布任何对台湾优惠的内容都没有意义了。 至于中共会否武统台湾,我觉得基本上台湾人从今年八月底共军绕台开始,就已经普遍接受2027年前中共会武统台湾,但普遍台湾人不认为这是一场全面战争,所以事不关己的态度比较强。不过值得观察的是,外界在传“义务役”的兵役要从原本的四个月调整回到一年,到时台湾社会可能感受度才会比较高。 Leo,男,香港人,45岁,坐标伦敦 我对于中国会议的关注大概是从高中的时候开始吧,当时我已经是比较关注中港政治的事情,可能是小时候受到“六四”的影响吧。当然以前年轻的时候不会看得那么详细,但却是一直都有在关注,不是从“二十大”才开始的。 对于“二十大”,我觉得是很大的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今年会召开,但当时日期还没确定,因为开会日期也重要,当确定日期的时候是一个很大的消息,可是当我在港人的朋友群组里转发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人回覆说:“Cannot care less”(一点也不在乎)。这对我来讲有点冲击,也有点诧异,那些已经是平常很关心政治的朋友来的。 似乎有一个现象是,有很多人就算关注香港政治、政局发展,都不太关注中国的政局发展。我有思考了一阵子,也尝试去理解他们,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不太熟悉中国的政治气候如何影响香港吧。也有可能是,他们不太知道要留意香港目前的政治,其实是要看中国正在发生甚么事情,似乎不是很多人有这样的意识。近年多了人喜欢谈论政治,但若然看政治的时间比较短,可能就不会太看到香港以外的事情对香港的影响。以上不一定是准确的推测,但有可能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这次的“二十大”,我主要关注的可能是政治局常委会的人事变更,最终谁人能够“入常”,到底是习近平的亲信入常、还是李克强的派别入常呢?李克强的去向、他最终会坐在一个“实位”还是“虚位”?还是会消失?这会反映出党内谈“分赃”谈得怎么样。看这些的话大概就能看到未来几年实际上掌权的人,他们的政治取态是怎样,从而知道对中国的管治、对香港的管治会大概是甚么样的情况。若然是习近平派别的人占比较多,未来的管控只会收得更紧。 至于对港政策方面,自从公布了“二十大”的开会日期后,我个人觉得对于香港的操控是松了一点点。你看大陆那边的“清零防疫政策”没有改变过,但香港已经有“0+3”隔离政策(注:来港旅客不需要酒店隔离,但三天内不能进入餐厅及酒吧等指定场所)、甚至可能“0+0”,我觉得这是一个中方谈好之后的结果,但不可能是看香港这边的官员。 至于香港在“二十大”前突然抽起《基本法》23条的立法议程,我觉得也是有关的,我相信是最高层的人已经谈好“分脏”,就是留下“出路”去发财,香港也要继续保持以前经济“白手套”的地位,因此对香港在经济政策上会比较放松一点,但政治上是不会放松的,只会更严更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