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中国人,连老师也是中国人。”去年一则在英国大学课堂拍摄的短片放上网络后,引起了网络世界热烈讨论“反向留学”的状况,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在网络上搜寻有关“反向留学”的讨论,会出现这些的结果:“为什么我去国外留个学,同学却都是中国人?”、“海外课堂上超八成是中国人”、“课堂上全是中国人,这没什么不好”、“英国留学第一天,发现同学、老师都是中国人.....” “反向留学”在近年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由于出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众多,以致于课堂上的同学都以中国留学生为主。不论在美国、澳洲、英国等地,当你推门进入大学课堂,看的往往绝大部份都是中国学生,最极端的情况,甚至连老师也是国内学者。如非学校要求,也许有机会可以直接用普通话上课。课室的环境令人传犹如置身国内,从前到外国留学必需学习当地语言、适应当地文化,现在跟同学谈作业,大抵也可以继续用普通话交流,日常生活甚至也可以沿用在中国的生活方式。 英国是其中一个热门的留学选项,现时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大学的人数占国际留学生总数约两成,大约有15万人,中国自2010年起亦成为了英国最大留学生的来源国,直到去年被印度超越。歪脑访问了三位在伦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以进一步了解Ta们在英国留学的真实情况,并且了解Ta们目前正面对的处境。 出国留学:直接跟学校报名、寻找留学中介机构 曾经听过有个在英国某学院教授艺术科目的朋友说过,他有一些来自内地的学生在做作品的时候,会到淘宝上面订购物料,再转寄到英国。走在伦敦街头,特别是大学区附近,满街都是中式食肆、超市、珍珠奶茶店、甚至连国内大型连锁火锅店都有。走到伦敦市中心,不时也可以看到一群群中国留学生流连,当中绝少有外国同学同行,细听之下,交流都是以普通话为主。 对于期待到外国留学、希望感受一下异国文化的留学生来说,或多或少也会感到不似预期。 狒狒、迎两人是在去年九月来到英国,现正于伦敦修读插画硕士课程。他们选择的课程看似没有那么“主流”,但事实上,在英国各大院校修读艺术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极多,不同院校的艺术课程,同样出现了“反向留学”的现象。 在浙江长大的狒狒,从小时候已经开始学画画,大学顺理成章进入美术学院,选修油画专业。问他有没有想过要当艺术家,他说:“倒没有”。狒狒说,班上能进入艺术界的人很少,竞争非常激烈。于是,毕业后他去了杭州工作,在一间机构教授绘画。在杭州的日子虽然安稳,但经过两年时间后,难免开始感到有点重覆及沉闷。 那时起,狒狒开始著手为自己的将来打算:究竟要一直这样下去,还是趁年轻到外面闯一闯?跟很多年轻人一样,他希望到外国留学,一方面为自己增值,同时也借此到外面走走,增广见闻。最后,他选了自己喜欢的插画课程,一来可以继续画画,二来绘画比油画好像较容易与商业接轨,也许将来有机会从事相关工作,另闯一条新路。 在众多热门的留学国家中,他觉得到英国留学的手续相对容易。当他决定要到英国读书后,便开始在网上搜集资料。由于国内的网络限制,他需要翻墙去看YouTube的介绍,以及查看外国的讨论区去了解英国留学的申请手续、各院校的特色及收生要求等等。经过一轮资料搜集,最后他锁定了几所心仪学校,并自行透过大学网页递交申请。由于申请的是艺术相关课程,因此狒狒也应学校要求,准备了作品集。 记者问狒狒,学校方面有没有安排面试?狒狒说:“没有。”他只是递交作品集,以及一段个人自我介绍的录像片段,便获取录了。 迎的情况跟狒狒有点不一样,他在北京长大,本身已拥有硕士学位。本科以及研究院时候,他都是修读金融科目,但由于一直喜欢艺术,毕业后曾于拍卖行工作,尝试将自己的兴趣及选修专业结合。他在北京工作了数年,期间发现自己对艺术的兴趣愈来愈浓厚,工余时也会画点东西。 迎决定出国留学,是有感工作已经数年,该是时候找一个新方向,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他希望趁自己还年轻、兼已有一定经济基础,想到外国修读一个跟艺术相关的硕士课程,好让自己有机会认真地学习艺术。他跟狒狒一样,认为插画某程度上比纯艺术实用,一来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二来也可为转行铺路,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原本的工作,决心再次成为全职学生。 另一个同样在伦敦留学的麦麦,是在2021年的时候来到英国,先是修读基础的课程,再升读插画硕士的课程。 在成都长大的的麦麦,是三人中年纪最小。他在本科修读平面设计,受家人影响,高中时经已萌生到外国留学的念头。在他身边的圈子里,出国留学甚为普遍,不少家族成员也正在不同国家留学,有的在美国,也有在别的欧洲国家,对他而言,到外国留学似乎是必然的事,而他的家人也早已准备全力支持。 麦麦说,小时候因为迷恋日本的刺青文化,一直想到日本留学,可惜遭到家人反对。除了日本,麦麦本身也喜欢美国,喜欢美国的文化氛围。但经商讨后,家人觉得美国比较危险,因为有枪械问题,也因为当时正值疫情高峰。家人觉得,当时美国的疫情比较严峻,最后他的妈妈提议他到英国留学。 麦麦回忆说:“由于当时时间比较仓猝,报名跟开学只有大半年时间。于是妈妈便直接去成都找外国留学中介机构协助。”当时花了十万人民币,留学中介机构为麦麦安排选校及代办入学相关手续。麦麦说:“他们叫我从名单中选五间学校,然后他们就为我安排。”在之后的数个月,中介机构的导师便开始协助麦麦准备报考学校所需的作品集。 十万元人民币的费用,包括机构安排每周两次的会面,请导师单对单从旁督促麦麦。麦麦说,导师会不断施加压力,有时会说些难听的话,令人感到自己最后可能什么也考不上。“妈妈就是见到那机构位于豪华的商厦,觉得有信心保证。”麦麦笑说。 相对于麦麦找留学中介机构协助,狒狒和迎都是自己上网找资料,直接跟学校报名,他们都表示,到英国留学的手续其实没有什么复杂,只要预早一点计划及预备便可以了。 “过去可能会问同学来自哪个国家,现在大家会问来自哪一个省?” 三人在出国之前,大概都有听过一下在外国“反向留学”的情况,只是没有想到,来到英国之后,班上90多位同学中,竟然有差不多80人是来自内地,余下十位分别是台湾人、香港人、印度人,欧洲同学只占少数。英国自脱欧后,欧洲学生需要跟外国学生一样支付高昂的英国学费,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欧洲学生的数量在近年明显减少。 普遍认为,金融科目、商科是“反向留学”情况的“重灾区”,他们没有想过,连插画这类艺术的硕士课程,都出现了这个情况。麦麦笑说,他的朋友正在另一所学校修读雕塑,一班十二人,全是华人,十一位来自国内,余下一位是台湾人,所有人都可以用普通话沟通。 对于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占了班上极大多数,迎坦然非常失望。他说,到外国留学就是希望能接触当地的文化,有机会跟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学习。他已经拥有研究院学历,这个学位对他而言,某程度上是可有可无,跟证书相比,他比较关心的是这次到外国留学的体验。 面对这种情况,迎叹道:“唯有多点主动去接触外国同学,希望抓紧仅余的文化交流机会。” 跟十几年前到外国留学的情况相比,明显起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英国内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九月,共批出约11.6万学生签证予中国留学生,而中国是仅次于印度,为英国外国留学生排名第二的国度。官网亦指出,在2010年至2022年六月的这段时间里,中国留学生一直占英国国际学生里的榜首。另一方面,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网站数据显示,2021至2022学年中,英国共接受了约15.1万名中国留学生。 学年 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数目 2021/22 151,690 2020/21 143,820 2019/20 142,035 2018/19 121,080 2017/18 107,215 2016/17 95,595 2015/16 90,735 2014/15 89,735 资料来源: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 对比起2014/15学年,前往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目上升了接近七成。现时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大学的人数,已占近68万的国际留学生(包括欧盟)中的大约两成。根据HESA的数据显示,英国头三间最多中国留学生就读的大学分别为伦敦大学学院(UCL)、第二位是格拉斯哥大学、第三位是曼彻斯特大学。另外,根据英国《每日邮报》2020年报导,英国有九所大学五分之一的收入来源都是来自中国留学生。 排名 2022/21学年最多中国留学生的英国大学 人数 1 伦敦大学学院(UCL) 10,785 2 格拉斯哥大学 9,085 3 曼彻斯特大学 9,065 4 爱丁堡大学 6,855 5 伦敦国王学院 6,360 资料来源: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所编制的《2022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人数达108.8万,是全球第一大国际学生生源国。英语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是中国学生的四大主要留学目的国,惟报告中指出,由于国际政治局势及地缘政治关系紧张的影响,加上新冠疫情的冲击,在目的国的选择上,去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到的留学人数明显下降,“留学及签证政策相对更友好”的欧洲、尤其是英国留学的人数上升比较快。 另外,根据启德教育发表的《2019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当时强调在中美关系的变数之下,英国超越了美国,成为中国学生意向留学地首选,报告提及:“英国教育质量高、高等教育阶段学制短、以及英国本身的历史与文化魅力,使其整体性价比和含金量突出,赢得了中国学生的青睐。” 人在异地,对于留学的憧憬,大抵也是希望英语突飞猛进,可以多认识不同国籍的同学。但在“反向留学”普遍的情况之下,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发生。 “因为班上都是以中国学生为主,所以大家很自然便会跟国内同学交往。” 狒狒说:“过去可能会问同学来自哪个国家?但现在大家会问对方来自哪一个省?”所以,平日基本上已经没有会不会老是跟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的问题,反正就只有中国留学生。除了老师用英语授课外,平日分组习作、或是日常生活中,都会用普通话交流。虽然班上有少量外国学生,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很自然地选择跟来自国内的同学走在一起,减少语言沟通的问题。“班上那十多个外国同学是一个小组,余下的几十个内地学生会分为不同小组。因为班上人数实在太多,所以就算课程已开始超过一半,其实同学之间很多还是互相不认识的。” 被调侃的“一年水硕” 伴随着“反向留学”,另一个近年在留学圈子常见的字眼为“水硕”,通常指的是英国的一年制硕士课程。英国不少院校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近年都纷纷提供专门为迎合学生需要的“一年制短期授课型硕士课程”,有些名校为增加课程竞争力,甚至将原本两年制的课程改为一年。这些课程的卖点是修读时间短、入学门槛低,文凭可查,专门满足留学生的“求学需要”。课程改为一年制后,留学成本相对可以大幅减少,这是高等教育商业化之下的产物。 在网络上不难找到,英国一年制硕士课程常被戏称为“水硕”,而又有指在留学圈子传说的“留学鄙视链”里,英国“水硕”是处于鄙视链底层。拥有最多中国留学生的伦敦大学学院(UCL),即使为英国五所顶尖大学之一,亦被质疑及戏称为“水校”。 在不少人心中,认为国内学生到外国留学,多少也是混,只是想借留学一年来混个学位,也趁此机会看看有没有“润”的可能性。但迎、狒狒及麦麦三人均表示,在他们所读的学校,班上的同学大多还算颇认真。特别是最近在商讨毕业展一事上,眼见不少同学甚为紧张。 三人认为中国留学生占大多数最大的影响,倒是课程内容。一来学生人数太多,能力明显非常参差。另一个问题是大家的英语能力。三人都认为导师有时会因为需要迁就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得已将内容说得简单一点,甚至过份简单。这对原本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容易感到课程深度不足,跟期望有所落差。 对英国而言,这种一年制硕士课程通常收生甚多。过往硕士学位收生人数大多在20到40人之间,但现在普遍的情况是80人到100一班。根据HESA的数据显示,2021/22学年授课型的硕士(Masters taught)学生注册人数达55.8万人,比起2017/18学年的34.5万人,上升了约38%。 麦麦说,因为疫情影响,有些学生的入学滞后,去年那班便有多达140位学生。据了解,现今不少院校负责这些一年制硕士课程的全职老师大概只有一至三人,其余大多是兼职导师,师生比例失衡。这种情况发生在艺术创作相关课程时,影响尤其严重。由于创作往往都是比较个人,老师很多时候都需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及背景,才能作出有效的建议,因此老师跟学生之间的紧密交流甚为重要。但在一对几十人的情况下,众人只能分配到极少的个别指导时间。 “每次单人导修只有30分钟时间。”迎说:“由于学生人数太多,有时到下一次见老师的时候,他已忘记前一次的内容,在30分钟之内又要将自己的问题再说一遍,时间实在不足够。可是30分钟后,另一位学生已在等候。”狒狒也补充说:“有次轮到我导修时,已经是晚上了,导师明显已相当疲倦。” 跟中国留学生人数太多这个问题相比,迎觉得课程安排才是令他感到最生气的地方,“学校的支援根本不足够!”他坦然甚至有想过中途退学。这种心情并没有因时间而改变,就算现在学期已经过了一半,他又已付了超过一半学费,但迎心里仍然有退学的打算。 虽然面对种种落差,但麦麦跟狒狒皆表示对留学的经验没有太大失望。在新的环境,特别是到了外国,总会遇上新奇刺激的事。而麦麦更是第一次有机会离开父母,自己一人在外面生活,因此他感到特别兴奋。 归国就业还是润出去? 中国留学生数量激增,也对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在曼彻斯特大学区内,可以看到不少中式超级市场及食肆,偶尔也会见到用简体字所写的各类广告。而在伦敦街头,近年也相继出现大大小小的中式餐馆,特别是在中国留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中餐馆在各区都能容易找到。在大英博物馆附近,由于邻近伦敦大学学院(UCL),附近的大型火锅店连锁店及珍珠奶茶店不计其数。牛津圆环(Oxford Circus)一带也是中国留学生经常出没的城方,喫茶店随处可见。 除了上课以外,三人平日有什么消遣?麦麦说,他平日会去看英格兰足球联赛,这或许是很多足球迷梦寐以求的事情。狒狒因为喜欢唱歌,间中也会到设有开放麦克风的酒吧献唱,除了唱歌,他也喜欢到古董市场及慈善卖物店寻宝。麦麦说国内近年流行二手古着,但一般价格昂贵,到外国正好有机会寻觅心头好。 迎喜欢艺术,以前在北京也是从事拍卖,在课余时间他经常会去看展览,趁着在伦敦的时候多逛逛不同的博物馆及画廊,去看看真迹。麦麦说,他也见过有些留学生因为去了旅行而不上课,但自英国脱欧后,持中国签证便不能直接到欧洲,需再办手续,国内留学生想到欧洲旅行亦因此多了一点限制。 还有几个月,课程便将快结束,三人毕业后有何打算? 麦麦跟狒狒说,完成课程后打算多留在英国一会。二人都觉得,只用一年多时间去体验当地的生活实在不足够。狒狒说:“毕业后我们可继续在英国多留两年,所以暂时会打算再待一会,至于两年之后有什么计划,暂时倒没什么打算,都是看看到时怎样吧。” 问麦麦有没有打算移民,他坦然伦敦生活费高昂,假如靠自己在这里找一份每月收入大概二万元人民币的工作,日子似乎也不太好过。相反,他觉得回国的生活应该会比较轻松,一来不用担心住屋的问题,他可以跟家人一起生活,二来同样的工资,在国内已可享有优裕的生活。他的家人曾向他表示希望他继续修读博士学位,麦麦说:“假如真的继续修读博士学位,那在英国的逗留时间便足以申请英国户籍。假如持有博士学位,有朝一日或许可以到大学教书,也算是多一个出路。” 在海外留学后,回到中国的人们被称被“海归”。据领英发表的《2022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报告引用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指出中国留学生回流的趋势显著增加,2020年中国出国留学生学成回国人数达77.7万人,比2019年增长33.9%,而2021年预计回国就业留学生首次超过百万,达104.9万人,同比增长约35%。 据领英会员大数据显示,2022年毕业的海外留学生中,获取硕士及以上学历超过50%。在全球“学历膨胀”的情况下,拥有硕士学位的人已经愈来愈多,大学本科毕业只是一张“入场券”而已。 对于三位受访者来说,到英国留学、读书没有特别的困难,反倒是觉得在英国生活并不算太有吸引力。对于他们来说,毕业后回国可能会有更多机会,一来生活费比较便宜,二来持有外国硕士学位,在国内算有一定优势。迎更因为课程不如预期,表示“假如现在可退回学费,我恨不得立即回国。” 麦麦说,自己比较向往美国的生活,只是要拿到美国签证实在困难,据他所知,申请美国定居起码要有180万美元资产,此外还要经多重轮候手续,他说或许在英国待一会之后,先回国工作,然后再作打算。至于博士学位一事,那倒是家人的意愿。虽然硕士学位被戏谑为“一年水硕”,但这个衔头仍然对回国后的工作收入或多或少有点帮助,不过仍要视乎在什么大学毕业、从事什么工种。麦麦说:“假如回国后想到大学工作,那必须要有博士学位。” 虽然身边的同学都以中国留学生为主,每人出国留学的原因及期望都各有不同,来到异地,也会有不同的际遇。麦麦、狒狒及迎可能是比较幸运的,他们都正在修读自己喜欢的学科,也认识到有趣的朋友,在访问期间,他们会拿画薄出来,互相画一点东西。就算是对课程比较失望的迎,也总算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为保护采访对象隐私,狒狒、迎、麦麦皆为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