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以橙红色为色调,画面的偏右处有一个大空洞,洞外的世界与别不同,白皙的色调附上冰冷感觉 。作为观赏者的人,能感受到艺术家表达的情感吗?这幅超现实的作品,把文艺复兴时期风格与科幻结合,原来是出自人工智能(AI)程式Midjourney的“手笔”,名为《太空歌剧院》(Théatre D'opéra Spatial),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名游戏设计师艾伦(Jason M. Allen)“创作”,夺得科罗拉多州博览艺术竞赛项目的大奖。 事实上,以AI程作画已经流传多年,但今年发布的多项AI图像工具,例如DALL-E 2、Midjourney和StableDiffusion,容许用户只简单输入数个关键字,就能够“创作”出或复杂、或抽象、或写实的作品,甚至媲美传统作品,使得AI作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 香港、台湾、日本等地连串对AI程式作画的网络讨论热度,触发更多人对AI生成画在伦理上的激烈辩论。有人认为,这幅得奖作品甚有意思。但也有人对此感到不满,认为艾伦的作为称不上艺术家;更有有艺术家接受多家媒体访问时,直言这是“艺术死亡”。 人的作用部分在于训练AI 作品传递出来的情感,来自人类手笔下的就温暖,AI程式运算下的就冰冷吗?香港插画师、澳牛画室主理人Caxton则更为关注艺术家与AI的“关系”:他认为重点在于AI是否明白艺术家所想、AI能否“画我心”。 Caxton的创作游走在传统与数字之间,既有油画、水彩,甚字原子笔的作品,也有以电子绘板创作的作品。 他提到,现时的AI作画技术依赖画家手动输入关键字(keyword),“但你所输入的字,是否与AI程式所理解的一样”,这就关乎画家如何“训练”AI程式。 Caxton以日本艺术家深津贵之的经历为例,该名艺术家想在画面中以“森林”来营造和平的感觉,但他输入“森林”这个关键字后,结果只有“森林大火”。这令Caxton不禁思考:“无论如何,都出到大火(画面),这是‘森林’出了问题?还是‘树林’、‘木材’?”他认为,艺术家最终也需钻研,AI程式怎样理解关键字、每个关键字代表什么、有何意思。 其实,这正正是艾伦付出过不少努力之处。虽然艾伦由此至终都没有动过画笔,但他强调“并不是将关键字堆砌一起,就能胜出比赛”,有指他耗时逾80小时才完成参赛的3幅画作:据报道,艾伦最先是用句子引导Midjourney生成华丽百褶裙,同时戴上太空头盔的女士,然后再把维多利亚式风格跟太空主题融合,以及引导程式修正光线及颜色配搭,最后用了900次叙述,才生成3幅数码作品。惟他拒绝透露用了什么关键字词引导AI程式。 Caxton补充说:“(表达)感情方面,要视乎如何输入关键字、输入哪一名艺术家的相作风格参考、(AI程式)资料库有没有相关风格……”如果想以AI程式生成一张油画风格的人像画,但程式的资料库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油画画家的肖像作品,AI程式也难以生成到有油画笔触的作品。 总括而言,Caxton认为,艺术家需要“训练AI”,才能以AI程式生成到一张表达到自己想法的作品。这就是画家与AI程式“发展”关系的一环,“为何AI(程式)能生成到你心目中想要的画面?源自你曾告诉它,该关键字的意思。” 香港画家兼资深策展人林汉坚的看法也相近,他强调艺术的形态是“液态不定型的”,“我们正常人看到的现实世界,都是眼球观察的物理结果,而每个人都是差异性的地球生物”,所观察到的事物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这也许亦说明了为何艾伦要引导AI程式。若不这样做,他生成的画作,可能是别人观察到的世界。林汉坚说:“用Al(程式)或任何方法处理现实,不是在搞歪现实”,相反,更体现到“现实背后存在价值迥异的这个道理”,因为每个人的“观测”结果都不一样。 AI生成不了想法 虽然AI程式作画非新事,但这次“杀入”艺坛,的确是令部分艺术家心惊肉跳。Caxton透露,他身边确有同行怕了作画的AI程式。但他认为,担心被AI取代的人大概可以归纳成3类人:没有什么创作的人、依赖电脑画画的人,以及从事概念艺术(Concept Art)创作的人。 他特别提到概念艺术创作,要求速度快、展现到场境气氛(mood)、画风或比较粗犷,“有朋友从事concept art,都会有担心(被取代),但只限于场境设计用途的作品,而这些多为用作概念图,让客户想像一下游戏或电影中的气氛。” Caxton上述提到的朋友从事游戏设计,要为桌游创作不同的场境,向潜在客户或投资者推销(pitching),而用作pitching的作品不需要完整作品,只要一张草图,AI程式就是个好帮手,快速生成到一幅图,为游戏设计师省下很多工夫。“例如,他要画一个16世纪的大堡垒,AI能很快生成一个堡垒,但最后的微调(final touch up)都是靠人手。” 有趣的是,这次的得奖者艾伦也是一名游戏设计师。艾伦透露,他用AI程式生成作品后,也用上了 Photoshop作细微修正,再以另一程式Gigapixel AI改善解像度,才把作品印在画布上。 Caxton又以其朋友的经验为例,指出AI程式作画是一个工具,甚至是商业工具多于会取代人类,因为“目前未有一个成功的AI程式,可以自行生成一个想法”。他笑言:“有人认为AI能取代人,这种想法(意味)觉得AI太厉害,想画一个美女,就真的生成到一个美女。如果真的那么厉害,就应该先应用于军事。” 无独有偶,林汉坚也认为,AI程式生成的画作是艺术,准确来说是“艺术的一种工具“,但不会取代人类。 相反,AI程式生成画作的过程,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十分相似,也是AI程式学习人类的一例。 Caxton以他自己的创作过程为例:“我想画猫,而猫有很多品种,到底我想画什么猫?看起来很漂亮的?很丑的?打呵欠的?猫五官是怎样的?然后,我会开始找资料、参考图,再根据个人经验考虑摆位(构图),例如应用黄金比例;其后再决定用什么画风,海报风还是水墨画?” 在这个过程中,Caxton每次回答一个自设的问题,该答案都等同抽取关键字,例如“猫、黄色、水墨画”,若以这些关键字输入他“训练”过的AI程式,应该能生成到符合他预期的一幅画。 不论艺术家以AI程式作画,还是动笔创作一幅画,关键都是在于艺术家的“个人选择”,而这个创作逻辑仍然未被改变。不同的是,以AI程式作画可能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艺术家可能相同或相近的关键字,在短时间内生成多张作品,再从中挑选。 日光之下的新事 抽取其他艺术家的风格和创作元素,再以AI程式生成一幅新的画作,这是抄袭吗?还是两次创作?Caxton认为两者都不是,“不是抄袭、也不是二次创作”,他认为,AI生成画已经成为另一种艺术。 他驳斥指:“传统学习画画,都是在学习别人的风格,例如油画学习John Singer Sergent,我们在过程中学习取舍;二次创作是指以某一个作品为基础,再改变当中的内容,例如以《蒙罗丽莎的微笑》为画面主调和基础,但主角穿的衣服转为快餐店制服。” 但假如抽取3人作品中的元素,再拼贴在一起,“我不觉得是二次创作,反而是很有创意的事情。”他认为。 部分艺术家,包括Caxton及林汉坚,已经视AI程式生成的画作为新派艺术,甚至是另类网络潮流。网络上开始出现不同的专页,收集民间以AI程式生成的“趣怪”作品,例如Facebook上的“AI Generated Nonsense”。 AI生成的作品发展成一个新的网络迷因(memes),不少人看见“奇怪画风”就直认是由AI程式生成出现的作品,更成为一个新风格。Caxton道出:“人们不是嘲笑AI自身,而是取笑用户输入无厘头(令人费解、随意、没有明确目的)的关键字,生成出一个奇异的画面。“ 就像有用户在AI程式内输入“Daycare”(日间托儿所)与“Mosh Pit”(直释为冲撞区,意指位于舞台前部、观众可狂舞的摇滚舞池)后,生成的画面是一堆面容扭曲的幼儿在聚集、狂欢。网民留言说,这倒展现到托儿所的日常,竟然成为另类的“现实”,假作真时真亦假。 如此奇异的作品,反倒激发到人类的创意,各人围绕一幅奇趣的网络图片讨论,有点像脑震荡,更多的意念和想法因而诞生。“传统艺术有数千年历史,很多意象都已经被绘画出来了,彷佛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AI生成画却很有创意,有谁想到将Daycare与Mosh Pit这两个元素放在一起创作?”Caxton诉说AI生成画为艺术界带来的新冲击,往往被视为“无厘头”的想法,最终可以成为一幅与别不同的作品。 尽管有人将AI生成画视为一幅全新的艺术作品,但在版权上仍有争议,未能获官方的版权保护。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物理学系毕业生、Imagination Engines Inc,创办人Stephen Thaler在2019年首次为以AI创作的作品《A Recent Entrance to Paradise》申请版权,但美国著作权局 (USCO)拒绝,当局指“只有人类的创作才能获版权保护”。 Thaler质疑判决违反美国宪法并上诉,最终 USCO 这回接纳了名为“Creativity Machine ”的AI,是受雇于Thaler而创作。不过,这样衍生出来的作品同样不被版权保护。USCO表示,Thaler的申辩理由并不足以令局方“背弃整个世纪以来的版权法律”。 由官方对待AI生成画作较为保守的态度可见,AI作画仍在发展阶段,有待普及。Caxton预计,普及化需时数年,“Photoshop发展到6.0,电绘才开始普及化,当中相隔了6年;而Procreate(平板电脑绘画App)也是近年才普及,但目前的水准仍未达到电脑的专业程度。” 他以非同质化代币(NFT)比作AI生成画:“现时人们抢快创造gimmick(噱头),赚到头啖汤(新鲜煲出来的第一口汤,意指最先得到的利益),但普及化之时,就是真正考验个人美感的时候。” 自古以来,艺术似乎只有汰弱留强,却少有新兴派别淘汰传统艺术,AI生成画的发展相信也是如此。Caxton相信,传统画作仍然有市场,“因为很多人觉得经历过传统的磨练,才有(能力)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