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2月2日对弦子和她的支持者来说,是里程碑式的日子:北京海淀区的一家法院,正式开庭审理弦子起诉央视主持人朱军性骚扰一案。


时间回溯到2018年,当Metoo运动在国内方兴未艾之时,中央电视台前实习生弦子在社交媒体公开发文,称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军在2014年对她进行性骚扰,并向朱军提起诉讼。朱军否认了这些指控,反诉弦子和她的一名支持者侵犯名誉权及造成精神伤害。一时间,舆论哗然。
 

事件扰攘了两年,在2020年即将过去的最后一个月,再一次迎来了舆论关注。开庭当日的北京,寒冷萧瑟。尽管案件不公开审理,庭外仍有上百人聚集声援弦子。他们打出了“我们向历史要答案”字句的横幅。弦子在支持者的簇拥下进入法庭,而人群持续不散,远到支持的人还在增加。
 

为了让更多不能亲临现场的支持者们了解现场的情况,有人建了微信群。很快第1个群便满了,又建了2群、3群……一直到第6个群。激动的人们在微信群中接力转发现场的照片,抒发自己的感受。至少三千人被连接起来了。微信群公告写着:案子输赢已经不重要,我们在一起才能走得更远。

 

弦子准备上庭前,支持者们在法院外围绕在她身边声援。 (图 : AP)

 

原来他们对案件更悲观

“弦子和她的朋友们”是弦子和支持者们爱用的一个名字。从事件的曝光开始,弦子的背后就凝聚着一批支持者,作为一个集体,参与事件并推动事件的发展。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者们汇集到6个名为“支持弦子的小伙伴”的微信群,是想在这段特别的时间里为弦子守望相助。用他/她们发在微博上的话来说,“是弦子凝聚了无数本不相识的伙伴们,让看往同一个方向的TA们终将交汇。”

“弦子小伙伴”微信群的截图。 (来源:回声 / Matters)


我加入了其中的一个微信群。500个群友,占大多数的是信仰女权主义及支持平权的女性,以及一部分的LGBT人士;令人意外的是还有四、五个男生。


L是一个用可爱的小动物做头像的女生。她长居海外,但一直关心国内女性生存现状。受西方理论影响,她接触了许多有关女权运动的历史和理论。对她来说,妇女解放和平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许许抱怨自己从小就被灌输了许多性别刻板印象,常被告知“女孩子不用太努力”,感到不获认可。虽然自己的理科成绩在学校排名很高,但被认为“女孩子没有逻辑,也学不好理科”,她还是被迫转了文科。我注意到她使用过香港运动的照片,也曾发布过红色字的“404”海报,控诉网络审查的严苛。


宇风一个在“体制内”打工的90后,她说是生活所迫。就像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拒绝结婚生子,她也没有能力拒绝这个岗位带来的安稳和福利。


Andy是群里为数不多的男性。他支持女权的原因很简单,他的好朋友是LGBT群体,为了让她所处的群体赢得更多的权利,也为自己身为男性获得的性别红利而感到愧疚,他觉得有必要站出来支持弦子。


群里还有自称为跨性别人士的路路,以及正在存钱买口服激素和做变性手术的阿蒙。还有珊子,她在群里求助,说她10岁的时候曾被熟悉的亲友性侵,却不敢告诉任何人,直到现在还会和施暴者同桌吃饭。甚至是阿沙,她入群后的自我介绍称,“我是一个重度抑郁患者,需要长期吃药,但我支持弦子,支持女权。”


隐藏在网络后的名字,自交汇的那一刻开始,有了面孔,也有了故事。微信群不再是一呼百应的信息茧房了,有关女权的不同看法和立场开始激烈碰撞。

 

弦子和女权运动的的支持者们。(图:Reuters)

 

激进与温和女权:“平权仙子”在讽刺谁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最激烈的一场辩论是由新入群的小丹引起的。她自称是一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坚信只有极端的声音才能让大众了解她们的愤怒,去拓宽女权的边界,而太过友好就会被忽略。小丹引用毛泽东语录的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称女权是革命、是暴动,并且嘲笑那些反驳她言论的群友是“平权仙子”,要委身于较为低等的男性生物。

 

令人吊诡的是,“平权仙子”这个词一开始是用来讽刺弦子的。弦子在事件发生的初期,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而只是追求平权,因而被冠上了“平权仙子”的称号。而在这个群里的小伙伴们,大多默认弦子并不是一个忠实的“女权粉”,她在初期不愿意被人贴上标签,但她是一个吹响号角的人,她所做的事情是支持女权的人乐见其成的。而弦子事件的曝光,也间接为其他的受害者提供了鼓励和帮助。
 

小丹得到了一部分群友的支持。的确,这种以坚决态度反抗男权和父权的女权主义者,在网络上一直有一定的声量,但也被不少人蔑称为“中华田园女权”,引起反弹与不满。Andy作为群里的男性首先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认为这种无差别攻击造成的性别对立,毫无作用,只会污名化和孤立女权运动。宇风质疑道,说女权是革命、是暴动的人,在现实中做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来推动女权运动呢?反倒是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把革命的枪口对准了群里的伙伴。


许许发了一张图,是美国黑人女性在妇女解放运动中高举的一张标语:“if you are neutral in situations of injustice you have chosen the side of the oppressor.(如果你面对不公义却自称中立,那你就站在了压迫者的那一边。)”——这也是香港反送中运动中,被示威者频繁使用,对保持沉默的旁观者所发出的喊话。

 

这场争论随后需要群主出现,来维持秩序,最后以宛明和Andy的退群而落幕。

 

女权与爱国主义:小心“境外势力”和“香港黑暴”

另一场争论发生在稍迟后,弦子案件开庭后的第六天,著名爱国大V“深圳小天”在微博上指,弦子案件的背后有香港“黑暴”的“脏手”。原因是庭审现场的支持者们用繁体字的“魚”字,而不是简体的“鱼”字,书写了海报。“深圳小天”认为,如果这场活动是大陆网友自发聚集,现场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繁体的“魚”字。
 

微博文传到了群内,一个群友说,现场支持的人里面确实有香港人吧?虽然香港人不见得等于境外势力指使,但挺值得思考的是,外媒介入女权运动到底是好是坏。
 

这是“香港”和“境外势力”这两个敏感词第一次在群里同时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弦子时常被人讨论的另一个观点,是她对香港运动以及“台独势力”等的反对,这也令她被戏称为“爱国女权”。
 

那名群友继续说道,弦子维权肯定没错,但是外媒报道会不会别有用心是另一回事。“我们也不愿意让女权因为所谓境外势力被污名化,但也不能否认可能存在境外势力会曲解此事吧?”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这样的理论。在弦子开庭的当日,就有支持者在群里表示,“外媒就不应该来凑热闹了”。也有外国记者在现场,被警察带走。据称,弦子本人和律师都一再谢绝了外媒的采访。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L首先在群里反驳,“我在澳洲,请问我支持弦子也是境外势力别有用心吗?”


“香港人关心大陆女权发展也算是境外势力?”“香港也能算‘境外’势力?”有不少人附和,强调目前看到的港台和外媒报道都非常客观,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反倒是国内的媒体一直在曲解和污蔑弦子。

 

辩到最后,那名群友默默退了群。这场争论无疾而终。路路开玩笑说,“这下明白事理的都在咱们群里了。”


“别太开心,全国也就我们这400多人。”阿蒙幽幽的来了一句。

 

电报群:自别于微信群的“小粉红”

我私下加了一名群友,她把我带进了“弦子小伙伴”的电报群。这个电报群是支持者创立的备用群。他/她们担心微信群“有人监控”,“会炸”——“你看这几天击中了多少敏感字?”—— 所以“翻墙”建群以备不时之需。


电报群启用后的若干小时内,这些小伙伴们热情的分享翻墙的技巧,希望六个微信群的支持者都能加入。他/她们分享如何在墙内使用telegram,并严正的警告群友要好好保管自己的身份,不能泄露个人信息。然而这个群的人气相比微信群,远远不足,加入者不到一百人,似乎并没有很多支持者会、或者说愿意使用VPN,加入电报群。许许遗憾表示:“应该让更多人学会翻墙,学会使用Google和Youtube,去了解更多的信息。”


小群的气氛多了几分亲密,电报群也给了他/她们更多的安全感。群里的话题很快就打开了。有人小心的抛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案件)会赢吗?


“当然不会。”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不抱希望。这件案子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关注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了解社会问题。“兴起于美帝的米兔(Metoo),就算在灯塔国也走的跌跌撞撞,更何况是赛博神州呢?”

 

第一次听到他/她们对案件结果如此悲观,让我惊奇。开庭日,有支持者在现场举起了《民法》。不少庭外的声音是真诚相信,法律终将站在正义的一方,法庭会还弦子一个公道。
 

比起微信群或者微博上的某些支持者的激情与盼望,这里的支持者们似乎更冷静、也更悲观。


更明显的分歧,在与国家体制有关的讨论上表现出来。虽然微信群内因为观点的不同,不乏激烈的争吵,但从来没有人把话题聚焦在政治体制上。但这一禁忌的话题在较为安全的电报群内打开了。自嘲着自己是“洼地反贼”,电报群内的小伙伴们把自己和微信群里的爱国爱党的“Pinky”区分开来了:“群里的小粉红才不能上电报群,会被气死的。”他/她们分享自2012年人大修宪后,对近几年中国宪政发展的观察,直白的话语一时间充斥着对话框。“咱们应该开个政治群来讨论。”有人提议。这时我收到许许的私讯信息:


“别加入,Telegram也不安全。港警就是这么抓示威者的。”


的确,虽然有的群友很想有一场变革来宣扬他们的主张,推动中国的女权事业,但他大多像许许一样警惕,或是和因批评“境外势力”退群的那位那样多疑。


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绕过严密的审查。


令他们恐慌的是,他们认为官方会制造各种借口打压和污名化他们对弦子的声援。“对于当局来说,女权活动和法轮功是一样的。”电报群的小伙伴们告诫彼此,必须避免所有的敏感词,包括“习近平”、“八九六四”、“法轮功”等;标语也不能有繁体字,因为繁体字代表着港台势力,甚至是境外势力;更不能有“民主”或者“自由”这几个字的出现。即便“宪法说是有集会自由的”,但这个自由是可以被扭曲和剥夺的。


“一切不听话的行为都是境外势力”,这个电报群里的“洼地反贼”显得世故和熟谙。


于是最后他们只能抓住一个关键策略,那就是不论输赢,要把声音传播出去。网友一致同意要在第二次开庭前采取的集体行动,那就是发布图片,声援弦子。 

 

“我们能做的有限”,但他们互相鼓励,说要坚持下去。因为案件很有可能会拖半年以上,“就是想消耗大家的意志”。

 

 

沉淀时期:我们关注一些其他的女权新闻

随着第一日庭审的结束,群内的讨论慢慢沉寂下来。微信群里更有人卖起广告。然而每一天,都有人在分享消息。


他们转发其他有关于女权的社会新闻。跌下楼的女婴、最近热炒的离婚冷静期、女性所遭遇的同工不同酬,甚至是中国同性恋者们的艰难现状。能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社会怀有与当下现状截然不同的美好想象。对女权事业的热衷,对LGTB的关注,甚至是对基层生态的关怀,让弦子的支持者们集结在一起,成为一股力量。不少人在期盼弦子事件能将铁桶一般的社会体制,砸出一道裂缝,让阳光能够照射进来。这道微光或许短暂,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能鼓舞她们在洼地中继续坚持的信号。哪怕是某些“Pinky”也一样在祈求改变,因为他们正在体验不公。
 

就像弦子自己所说的那样,没有她的支持者们,案件走不到今天这一步。弦子的朋友们,也是事件背后的主角。许许在群里说:“认识你们真好。”连接众人,成为了这个群在更新案情进展以外,最宝贵的功能。他们哪怕不能在群里达成观点和立场的一致,但自愿且乐于成为弦子的朋友,成为彼此的朋友,成为这条歧路上共同进退的小伙伴。

 

交流和分享也成为了彼此鼓励和安抚的工具。似乎有了连接,就能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