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英国首相约翰逊7月宣布辞职,随后保守党进行党魁竞选,以选出接任的新首相人选。前外相卓慧思及首财相辛伟诚进入最后角逐的名单,最终结果出炉,确定卓慧思接任英国首相一职。竞选期间,卓慧思展现出强硬的对华立场,而辛伟诚被指立场亲中,随后亦转向指若当选后会采取强硬的对华态度。最终卓慧思当选,会为两国之间的关系带来怎样的转变吗?
英国换首相,对中英关係的走向会带来甚么影响?最关心这个问题的,可能就是香港人。
自2021年起英国正式启动BNO 移英计划后,英国内政部估计,有大约540万香港人合资格申请BNO 签证移居英国,这个数目,超过香港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根据英国政府在2021年6月公佈的数字,已有超过12万人申请了BNO签证。
结果,在最近两年,香港社会与英国的联繫,比起1997年前还要密切得多,香港人对于英国新闻突然变得十分关注。当中不少人更担心,新首相上台之后,会否为了改善中英关係,从而改变BNO移民政策?纵使在BNO 签证计划推出时,英国政府已订明要到2025年才会作出检讨,同时,被外界视为较亲中的候选人前财相辛伟诚(Rishi Sunak),亦在公开论坛表示欢迎香港人来英国,但还是有人不放心。
英国还是“大英帝国”吗?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先要了解中英关係的性质,要了解其性质,就要正确认识今日英国在全球政治上的位置。不少香港网民以至KOL(网红)还会以“大英帝国”来称呼英国,若这只是开玩笑式的称呼,其实颇有文化品味(因为至少要认识一点历史),但若真的以为今日的英国还是大帝国,就太脱离现实了。
固然,英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又是全球第五大核武国家,并且拥有可在全球参战的航空母舰。更重要的是,它的语言是全球语言,更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友,所以经常联同美国出兵海外。不过,英国的殖民地,绝大部份都已独立,连最后一个主要殖民地:香港,也在1997年移交中国。自此,英国正式脱离亚太区国家行列,只是一个面积不大不小的欧洲国家,一个还拥有一些帝国残馀力量的地区强国,早已不再是世界政治舞台的主角,当今局势下,美、中、俄三国才是要角,三国之间的互动,才是全球政治的主轴。
1997年前,香港是中英关係的核心,因为香港是唯一与中国接壤的英国领土。1950年,英国为了保住香港,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了1990年代,为了从香港光荣撤退,并保住英国在97年后于香港的影响力及利益,不惜与北京对抗(一下)。可是,97年后,英国变回完完全全的大西洋国家(纵使在南太平洋及印度洋还有孤岛领土),与中国再无地缘政治纠结,中英关係的重心,就只剩下经贸利益,尤其是自1990年代起,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
中英关系:从“亲华”到“对华强硬”
所以,除非中国对英国之安全及根本利益构成即时而重大的威胁,任何一个英国首相,都只会思考如何增进中英关係,使英国经济受益,从而增加个人及执政党的政治资本。2015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习近平访英前夕,宣佈英中关係正进入“黄金时代”。就在这一年,英国不顾美国反对,申请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的西方国家。之前一年,即2014年,伦敦成为世界上首批人民币境外结算中心。当时英国藉著自己的欧盟成员身份,成为中国与欧洲金融联通的桥樑。公投脱欧之后,英国政府提出“英国是全球国家”(Global Britain)的愿景,自然就更有动机去加强与非欧洲国家的经贸关係,而中英经贸就必然成为重点发展项目。
所以,即使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爆发,香港警察以高强度武力,镇压几乎没有任何武装的抗争者时,刚上任的约翰逊政府,其外相蓝韬文(Dominic Raab)就香港局势所发表的声明,都十分温和,更声称讉责任何暴力,呼吁特区政府与抗争者双方均应克制,并以政治对话解决分歧,同时重申《中英联合声明》依然有效。首相约翰逊不想破坏中英关係,所以即使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极力施压,他也没有下令将华为完全剔除出英国5G计划外。可是,踏入2020年代的第一个月,一件起源于武汉的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与英国,以至与欧美世界的关係。
2020年1月30日,英国从两名来自湖北的中国人身上,发现全国首宗COVID-19病例,之后疫情在英国爆发。同年3月底,英国首次封城。去到5月,美国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制裁华为,变相禁止其使用美国製晶片。同月,北京宣佈为香港订立《港区国安法》,美国国务卿向国会确认香港已无足够自治,所以不再享有不同于中国的待遇。英国政府亦在同月宣佈,若《港区国安法》通过实施,将为香港约三百万的BNO人士,提供入籍英国的途径。
香港时间6月30日晚,《港区国安法》实施,两星期多之后,英国外相蓝韬文在下议院宣佈,因应《港区国安法》实施,决定暂停与香港的引渡协议,亦禁止将可致命武器及用于内部镇压的器具出口至香港,变相将天安门事件后英国对华的武器禁运,延伸至到香港。
在同一个月(即7月),英国宣佈完全禁止华为参与英国5G工程,已安装在5G系统中的华为设备,也要限期移除。同年,英国正式公佈BNO人士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请5年签证居英,之后可申请永居及成为英国公民。至此,所谓“中英关係的黄金年代”,正式告终。
COVID-19疫情后,英中之间的事务难以回復往常,这是前外相蓝韬文接受传媒访问时说的。的而且确,世纪疫情爆发后,英国以至很多欧美国家,对中国反感的人大为增加,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意调查, 在英国,2019年对中国反感的人之比率佔55%,但到了2020年中,已升至74%,比美国还要高1%。
不过,就在2021年的第一季,中英贸易发展却迎来了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中国取代了德国,成为英国进口货物的第一大来源国,原因之一,就是COVID-19疫情令英国购入更多个人防护设备(PPE),而PPE 的最大生产国就是中国。然而,随着英国社会对中国的观感变坏,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如此依赖一个共党专制国家所供应的必须品,是否会威胁到英国的安全?
强硬派卓慧思一直都是“抗中先锋”吗?
就在同年9月,英国内阁改组,原任国际贸易大臣的卓慧思(Liz Truss)转任外相。自2020年起,卓慧思不断发表对中国不友善的言论,包括呼吁世界各国对中国强硬,又说世界贸易组织不应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并批评新疆人权问题,强调英国有责任确保中国遵守国际义务等等。结果到了今天,很多人认为她对中国的态度,比起辛伟诚强硬得多。
不过,正所谓“人最怕记性好”,容许我们翻查一下卓慧思以往对中国的态度。
“在今年的12月,我将在北京,(为英国农业出口)开启新的猪肉市场。”讲者在台上说完后,即面露志得意满的笑容,等待台下拍掌和应,这位讲者,就是卓慧思。当时她任环境、食物及乡郊事务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其职责之一就是促进英国农产品出口。另外,卓在2012至14年出任教育部政务次官(Parliamentary Under-Secretary of State)期间,有九间中国孔子学院在英国开张(至今共有三十间),大家在英国政府网页,还可以找到当年卓慧思在孔子学院会议上的致辞,当时她盛赞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堪足英国借镜,并承诺会致力令更多英国人学习华语华文。
为何要回顾卓慧思以往的对华态度?就是要指出在中英关係良好时,卓慧思也是中国“大好友”。直到2020年,卓才开始公开批评中国。现在看来,卓真是一早看准政治风向,率先改变对中国的态度,以“抗中先锋”的形象示人。
虽然2020年后中英关係转向恶化,但约翰逊政府仍然念念不忘推进英中之间的经贸关係,这其实合符多年来历届政府的对华方针。
毕竟,对英国经济来说,中国市场虽未到存亡攸关,但其重要性绝对无法忽视。再者,中国人口规模始终是世上最庞大,而且已成为中等收入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会敢去无视中国市场。根据英国官方统计数字,2021年英国对中国出口的总货值,大约为188亿英镑,佔英国总出口货值的5.8%,而对中国的服务输出,则为82亿英镑。以总值来计算,中国是英国第六大的出口市场,是欧盟以外的第二大单一市场。
根据世界银行数字,出口贸易佔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在2021年为27%。再比较其他欧洲大国,中国市场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虽然没有其对德国经济之重要性那麽高,但仍与其对法国经济的重要性相若。还有,对于某些行业或机构来说,中国市场极为重要,其中之一,就是英国的大学及私立学校,这是众所週知的事了。
对华强硬是大势所趋
今年2月有传媒报导,约翰逊首相计划重启中英部长级经贸商谈。数个月后,又有报导指英国财政部在今年较早时间,和中国商讨经贸协议,并已很接近谈妥,但最终还是告吹。辛伟诚竞选团队说,就是因为辛伟诚亲自介入,才会取消。在今年2月底,俄国入侵乌克兰,随着中国越来越明显地与俄国同一阵线,西方对中国能够调停战事的希望完全幻灭。由于乌克兰战争对欧洲国家的民生以至安全,造成极大损害,中国支持俄国,就必然会令英国社会对中国更为反感了。
说了这么多历史,目的在于证明中英关係恶化,英国对中国越来越不友好的情况,这是由于国际形势使然,亦是大势所趋,并非源于任何一位英国政治领袖的主观好恶。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辛伟诚,还是卓慧思接任首相之位,其对中政策,分别也不会很大。固然,卓慧思比辛伟诚更早公开批评中共政府,其批评亦比辛来得尖锐、摆出来的态度更坚决,反之,辛伟诚在选举论坛时,坦白地说若不损害英国的利益及价值观时,自然就应该继续与中国接触。
即使如此,在选举论坛及之后的竞选宣传,两人都竟然如2019年的香港反抗民众一样“斗黄”(注:黄即是黄丝,又即支持民主的人士),即是竞相展示其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所以辛伟诚才说,若其就任首相,必会关闭境内所有孔子学院。
简而言之,英国虽然还有一些全球帝国的遗产,但始终只是欧洲地区强国,其对中国的政策,大致上还是取决于三个因素,包括(1) 中国做什么(包括对俄国的、对美国的、对整个西方的,以至对香港的等等)、(2) 中—美—俄三强之间的互动、(3) 以及美国对其盟国施加多少压力。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首相及其内阁要办事,也需要公务员配合,尤其是外交这个涉及极专门知识,并且未必受选民优先关注的范畴。所以为何英剧《是的,首相》,在经过近四十年之后,还是谈论英国政治的人,必然会提到的经典。
(歪脑的专栏、评论和分析文章均属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