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年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看电影,却不想迪士尼的电影新片也能有超越保守家庭固化思维的新剧情:颠覆父权、少年同志……这种烧脑的情节,华人家庭受得了吗? 2022年上映的《奇异世界》(Strange World),是迪士尼这些年少有在市场遭遇冷淡和口碑滑铁卢的动画长片。截稿时,它的全球票房只有六千万美元,才刚刚达到成本的一半,美国媒体的综合评分也只是及格,IMDb分数甚至不及格。其中的原因,或许如不少杂志点评,本作缺乏创意,故事老套,也或许是因为主角公开的LGBT身份,令保守型态的批评将电影拉下马来。 整个大环境愈趋保守之下,迪士尼选择更普世的叙述角度(当然,也很可能是电影制作周期太长,现在的开放或者只是迪士尼无奈的滞后),反而变成了意识形态的一剂测量药。借由电影所获得的反响,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对包容共存这些议题,实际到底是怎样的情形。 对于阳刚男性气慨及父权的消解 前不久《光年正传》被软性抵制,或许可以说细节被放大,配角的同志身份不被保守市场所接纳。 相比之下,《奇异世界》走得更远,它从多个方面反对着保守意识对社群的设想。电影本身基建于一个家庭的冒险故事,从美学和设计上向地心冒险、金刚等题材致敬,也引入上世纪廉价杂志的呈现方式,讲述一家人探索世界尽头的经历。 这个大家庭的爷爷是热衷冒险的大男子主义者,父亲则喜静不喜动,热爱种植,不希望自己被迫探险。两个人在一次冒险中决裂,走向不同的人生。当父亲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顺理成章地,他希望儿子和自己一样是一个种植能手。祖孙三代的价值观冲突,虽然是隐线,却也讲得非常明白。 《奇异世界》的人物互相冲撞,就是在消解和反对阳刚男性气概,也在消解父权在家庭中的权威。 在日常的小家庭生活中,电影用了很多看似无意义的闲笔。例如在田地里劳作时,父亲采摘果实,母亲在驾驶飞机喷洒农药;在准备餐点时,父母的岗位完全一样,一起切菜一起煮食,完全去掉了保守的家庭分工。而父亲瞬间接受了儿子喜欢男性的事实,在这个世界里,根本连思想工作都不需要,人们根本没有设想男人应该喜欢哪一种性别,甚至,连被设定为古板传统的爷爷都没有在恋情上有任何的冲撞。 从细节里看,《奇异世界》确实无法被中国大陆合法引进,光是这些设定,恐怕已经要让家长们解释半天了,毕竟中国的九成商业作品里,还是在进行男子汉般的修行,若不是为家族带来荣耀,就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一件社群认同的事),和《奇异世界》相比,这些叙述都太古早了。 电影让父亲检讨,他为何慢慢变成了爷爷那样的角色。这种检讨不是透过设立极端样板、制造典型反派来完成,父亲甚至完全不是一个所谓“父权”的人,电影还是决定要让这个角色重新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彻底放下自己对子女的期许和枷锁,爷爷则重新将家人纳入自己的人生,担当起责任。 家庭矛盾的作品只存在于亚裔的视角里? 我曾经一度以为,这些电影的角度是不是因为亚裔的缘故,才纷纷选择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这种矛盾。欧美不是一直都崇尚有距离的两代关系吗?赵婷的《游牧人生》像是符合这种预期,讲述人与人之间的若即若离。其他炙手可热的亚裔电影人,捧出一个又一个家庭沟通议题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父母亲们强行对子女的期望,到底是不是一种假想敌?亚洲人的家庭矛盾很可能水深火热,但美国人看到这些戏剧冲突的时候,他们会不会觉得小题大作? 这一类作品像是被放在一个夹层,对身在亚洲的受众来说,这些议题的角度和描述方式可能领先了五十年。中港台日韩都没有可能如此思考家庭,或者说,光是观看结构家庭这一步已经超出了界线,何况是创作。对美国的观众来说,父母不去强行指挥子女应该是一种常识(或者保守家庭背景的人除外),家庭冲突在这种讨论框架下就成了自说自话。 或者为了证明我过度担忧,《阿凡达·水之道》立刻一次性推出两个阳刚父亲的角色,来证明白人世界保守起来不比亚洲人逊色。 《奇异世界》立刻被烘托为清泉,对中国观众来说,日常收到的尊卑伦理比《水之道》可厉害多了,倒不见得会有多大危害。但大家却也看不到《奇异世界》这样的角度。 我当然知道通过科学上网或者许多方法,电影总可以看到。然而电影院公开播映的场景却十分难得,若不是有那样老少咸宜的背景,电影所讲的“常识”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我在坐满家庭观众的影厅,随着小孩们的欢笑哭闹看完《奇异世界》,更深刻体验到那些父亲对儿子道歉的场景会对他们的人生多么重要。墙内的大人,巧妙地在自家的电脑上下载,一个人看完同样的电影,相比之下实在还是天差地别。 (歪脑的专栏、评论和分析文章均属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